一、长垣市概况
长垣,地处河南东部、豫鲁交界地带,是中原地区民营经济极为发达的地区,拥有“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厨师之乡”等多个称号,是国内县域工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长垣市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辖11镇2乡,耕地105.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2020年户籍人口102.97万人,2023年常住人口89.6万人,城镇人口53.7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97%。
曾经的长垣,因远离中心城市的带动,没有矿藏资源的支撑,一度是新乡市八县市中的三类县,近年来,长垣坚持做强主导产业,抓好改革创新,做优城乡环境建设,实现了县域发展的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在2017年度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排名全省第1位、2018年度非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评价综合排名全省第2位、2019年综合实力跃居新乡各县(市、区)第1位,成功实现撤县设市。2021年长垣市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①、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②、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乡村振兴百强县③。
二、总体经济运行分析
从GDP总量看,总量增长迅速。2013年突破200亿,往后每两年增加100亿,2023年GDP总量为586.6亿元,是2008年的5.4倍。
从GDP总量在新乡市和河南省的位次看,提升明显。2008年-2022年间,长垣市GDP总量在新乡市8个县(市)中由第3位提升至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由第43位变为第9位,提升了34个位次。
从GDP总量占新乡市GDP的比重看,呈增加趋势。2008年占比为12.1%,2023年占比为17.5%,整体提高了5.4个百分点。
从GDP增速省市对比来看,长垣市GDP增速始终快于新乡市GDP增速,除2018年及2023年略低于河南省GDP增速外,其余年份经济增长速度均快于河南省水平。2023年长垣市GDP增速为2.2%,高出新乡市0.7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1.9个百分点。
从人均GDP看,总量不断提高,2023年长垣市人均GDP为6.5万元,是2008年的4.7倍,2022年长垣市人均GDP为6.3万元,在新乡市8个市(县)中排名第2。
从与新乡市和河南省对比看,从比不上到超越。2015年起长垣市人均GDP超过新乡市, 2019年超28.51个百分点,2023年超20.2个百分点;2008年,长垣市人均GDP离河南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仅为河南省人均GDP的76.71%,十四年来不断追赶,2023年超过河南省人均GDP 9个百分点。
三、分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长垣市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地标、以产业生态打造产业之城,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驱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智能起重装备、高值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等产业发展高地,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四张名片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县)。
防腐业是长垣的第一特色产业,长垣有“中国防腐之乡”美誉。1979年,中国第一个防腐公司——河南省长垣县苗寨防腐工程公司成立,1980年12月10日,该公司在《人民日报》上登出了中国防腐界的第一个业务广告。根据长垣市人民政府数据:全市注册建筑及防腐蚀施工企业共有685家,在防腐蚀工程承揽、产值、队伍数量等方面全国占有份额均在65%以上。
医疗器械产业是长垣市的第二张名片,长垣与江苏扬州、江西进贤、浙江桐庐并称中国四大医疗耗材基地。根据长垣市人民政府数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7家,销售企业3842家,产品涵盖20大类30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覆盖率达65%以上。
起重产业是长垣市的第三张名片,长垣起重机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均居全国第一。根据长垣市人民政府数据,全市起重机整机生产企业196家,配套生产企业1042家。其中,国内行业三强企业2家,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年产起重整机30万台、零部件170万台(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长垣市已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
第四张名片即“中国厨师之乡”,长垣市厨师从业者3万多人,其中中国烹饪大师104名,遍布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
(二)产业结构分析
2023年长垣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86:56.33:36.81,十四年间,一产占比逐年下降,由17%下降至7%,二产占比除2008年和2018年略低于50%,其余年份占GDP总量比重均在50%以上。
(三)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长垣市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等主导产业助力经济发展,2020年长垣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1个,2021年长垣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占新乡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3%,增加值总额、占省市比重均逐年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在新乡市8个县(市)中稳居第3,低于辉县市和新乡县。
2021年,长垣市新兴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2.2%和91.6%。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省市对比来看,2012年以后,除2023年外,长垣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新乡市和河南省增速水平。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省市增速水平,增速为-4.1%,新乡市为1.0%,河南省为5.0%。
(四)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长垣市服务业增加值于2015年突破一百亿元,增加值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为215.9亿元,是2008年的5.61倍,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为2016年的16.07%,最低为2020年的13.32%,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稳居第一位。
服务业分行业看,2011-2019年间,除房地产业增加值总额波动变化外,其余类型服务业增加值总额不断提升,其中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占比较大,其次是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
2016-2019年间,不同类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额的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
(五)重点企业分析
长垣市的重点龙头企业主要涉及桥、门式起重机械、港口机械、电动葫芦、减速机、散料输送设备、停车设备、特种机器人、医疗器械、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防水防腐保温、机电安装、市政公用工程、钢结构工程、高效农业、物业管理、商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中,卫华集团、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河南省长城建设集团、驼人控股集团、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都是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能力。卫华集团和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起重机械的研发和生产,河南省长城建设集团则是一家综合性集团公司,涉及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防水防腐保温、机电安装、市政公用工程、钢结构工程、高效农业、物业管理、商业、教育等多个领域。驼人控股集团和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则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麻醉、疼痛、护理、检测、血液净化、微创介入、外科、电子智能、医用防护等一次性医疗器械。总体来看,长垣市的重点龙头企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具有较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未来,长垣市应持续推动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财政收支分析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量增长,位次提升。2008-2023年,长垣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亿元增长至53亿元,提高了13倍;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由8.2%变为22.1%,在全市位次提升至第一位(2022年),在全省位次由2008年的第30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5位,提高了25个位次。
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看,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76.8亿元,是2008年的8倍,居新乡市8个县(市)首位,在全省102个县(市)的位次由第55位提升至8位。
从财政自给率看,2022年长垣市财政自给率为65.45%,居全市8个县(市)第1位,较2008年提升2个位次,居全省102个县(市)第10位,较2008年提升21个位次。
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看,不断提高,由2008年的3.66%提升至2023年的9.08%。
从税收情况看,长垣市税收收入总额不断提高,占新乡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2008年税收收入为2.9亿元,2023年为41.2亿元,是2008年的14.2倍;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8.44%变为2023年的25.7%。
从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看,2019年占比最高达85.55%,2023年税收占比为77.2%。与省市税收占比相比,2008年后长垣市税收占比逐渐超过河南省和新乡市的税收占比水平,且差距呈先拉大再缩小,再拉大再缩小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从人均财力看,长垣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绝对量不断提高。与新乡市相比,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08年仅占比新乡市的57.2%增长为2022年超过新乡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个百分点。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也由2008年的仅占比67.5%变为2022年超过新乡市9.1个百分点。与河南省相比,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08年占比不足50%提升至2022年超过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收入水平28个百分点。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比也相对由50.3%提升至78.3%。
从财政自给率省市对比看,2017年以前,长垣市财政自给率不及河南省和新乡市水平,但2017年之后,逐渐超过省市水平并拉大与省市的差距。
五、金融业发展分析
长垣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逐年提高,绝对量在全市稳居第一,其中存款余额在全省位次提升明显,由2008年的第10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5位,贷款余额在全省位次则稍有提升,由第5位升至第1位,存贷款余额绝对量整体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具体来看,2019年撤县设市后,存款余额出现大幅度增长,2023年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到934.5亿元,是2008年的9倍多,占新乡市的比重由2008年的12.79%增至2023年的18.2%,占比提高了5.4个百分点。2023年贷款余额为532亿元,是2008年的9倍多,占新乡市年末贷款余额的比重也提升了4.7个百分点,2023年占比为15.8%。
从存贷比省市对比看,2013年之后,长垣市存贷比不及新乡市和河南省水平,且差距逐年拉大。存贷比最高年份为2010年,达到62.46%,2023年长垣市存贷比为56.9%,在全省的位次由第23位降至2022年的55位,下降了22个位次。
从人均存贷款水平看,长垣市人均存贷款余额绝对量稳步增长,人均存款余额在全省位次提升明显,但人均贷款余额位次下降。人均存款余额由不及新乡市水平变为超过新乡市水平23.4个百分点(2022年);与河南省对比,人均存款水平与河南省平均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占比由76.1%(2008年)提升至99.8%(2022年)。人均贷款方面,占新乡市比重先提升又下滑,2022年占比为98.9%,相较于河南省,与河南省差口越拉越大,2008年占比为64.7%,2022年变为62.7%,下降了2个百分点。
六、居民收入分析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2023年达到3.2万元,超过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2022年在新乡8个县(市)中居第2位。
按常住地来看,长垣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逐年提高,在全省的位次均明显提升。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元,是2008年的3.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是2008年的5倍。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新乡市8县(市)中居第3位,河南省102县(市)中居第4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8县(市)中排名第1,在全省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19位提升至2022年第3位。
从与省市的对比来看,长垣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及河南省和新乡市水平,但与省市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河南省和新乡市水平,且逐渐拉大与省市的差距,2023年超新乡市33.7个百分点,超河南省44.6个百分点。2023年城乡收入比为1.3,处全省领先地位。
七、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长垣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提升,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先下降再回升,居全市第2位,在全省的位次稍有下降。
从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量看,由2008年的113.42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506.04亿元,近五年占全市比重保持在15%左右,在全省的位次由2008年的第11位跌至2020年的第23位,下降了12个位次。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2010年和2016年增速不及GDP增速,其余年份超过GDP增速。与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比,2009-2011年、2013年、2016年、2019年、2020年不及新乡市增速;2009-2011年、2013年、2016年不及河南省增速。
从不同类型投资情况来看,2013年工业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2018年超过200亿,2021年内突破300亿元,工业投资总额不断上升,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最低年份为2012年45.86%,最高年份为65.82%,近三年比重逐年上升,2021年为60.47%。从工业投资增速来看,2015-2016年,2018-2019年为负增长,其余年份均保持正增长。房地产投资总额波动变化,其中2016年涨幅最大,同比增长115.1%,2017年投资额最多,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0.11%。
从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对比来看,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呈反向变化特征,2015年后这一变化特征最为明显。
从各类投资占GDP的比重看,2015年和2018年,长垣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超过100%,2021年比值为95.55%;2015年工业投资占GDP比重最高为69.76%,2018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最高,达10.4%。
八、社会消费分析
2019年,长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2021年突破200亿元,2023年达到216亿元,占GDP比重达36.8%,2022年批发零售业达到181.6亿元,占社消零的比重为87.9%,住宿餐饮为25.1亿元,占社消零的比重为12.1%。
从人均社消零绝对量看,总体增长,在全市和全省的位次提升明显,2022年长垣市人均社消零为2.3万元,是2008年的7倍多。在全市8个县(市)的位次由第6位变为2022年的第1位,提升5个位次,在全省的位次由2008年的76位变为2022年的第27位,提升49个位次。
九、人口规模分析
长垣市2023年末常住人口89.6万人,常住人口数稳居全市第1位,在全省排名也由2008年的第34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20位,提升14个位次。占新乡市常住人口数比重基本稳定,2021年达到最高为14.7%。2020年户籍人口102.97万人,人口流失率为12%。
从城镇化率看,2023年长垣市城镇化率达到59.9%,高于河南省水平1.9个百分点,与新乡市城镇化率水平基本持平。
2019年长垣市就业人数达53.25万人,2019年撤县设市后,城镇就业人数出现大幅下降,就业人员在不同产业间的占比也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一产就业人数占比52%,二三产就业人数占比48%。
十、公共服务分析
基础教育阶段,长垣市学校数有所减少,在校学生数以及专任教师人数逐年增多,师生比不断提高,教育资源更充沛,其中基础教育学校数由2008年317所降至2023年264所,在校学生数由2008年的12.53万人提高至2023年的15万人,专任教师数提高了2699人。
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均不断提升,分别由2008年的1.8、2.6提升至2023年的5.3和6.3。
十一、县域发展战略分析
“十四五”时期,长垣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发展定位上打造:抢抓后疫情时代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链重构、市场扩容机遇,打造国家医疗器械基地;围绕起重机械系统研发、集成制造和应用推广,高标准建设起重智能制造和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产业园,打造特种装备制造基地;发挥“中国防腐蚀之都”品牌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垣建造”“长垣防腐”品牌;挖掘“中国烹饪之乡”文化底蕴,打造全国烹饪产业总部基地。依托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强化与周边区县协调联动、与郑州都市圈融合互通、与黄河流域合作互动,建设豫鲁交界地区区域性经济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教育医疗高地,增强新乡市副中心城市和桥头堡的带动作用。
在发展战略上:一是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顺应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大趋势,围绕全面提升“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起重机械名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引导医疗器械、起重装备等优势产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内外市场同步开拓、产供销全链条经营,积极融入和服务。把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二是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围绕提高经济融合度、区域链接度和政策协同度,按照接“郑”融“新”辐射豫东北的思路,以通道连接、产业承接、开放对接和创新衔接为重点,加强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推动跨区域合作体制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实现更加紧密的区域联动和更加高效的融合协同,在融入都市圈中拓展发展空间。把融入郑州都市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三是共建豫鲁省界区域合作示范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框架下,与沿黄区域积极推动生态保护、水资源科学配置、保障安澜、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文化保护弘扬,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积极参与豫鲁交界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转移转化中心,以起重装备、医疗器械为重点,通过搭建创新平台载体、吸聚创新资源、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人才链在大范围、高层次上耦合匹配。
十二、综述
在新乡市8个县市中,长垣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排名均靠前,经济发展呈现五个突出特点:
民营经济有活力。全市民营企业达22665家,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0%;主导产业有行业的“话语权”。起重产业中小吨位起重机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行业前十强长垣占据六席;卫材产业一次性耗材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防腐产业一级资质防腐施工企业市场占有率65%以上;企业培育有成效。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有25家,卫华集团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河南矿山等2家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借助优势企业为载体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交易会、中国防腐蚀之都(长垣)国际博览会等高端的招商平台助力长垣市开放发展;城市建设有亮点。长垣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是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县。2021年长垣市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乡村振兴百强县。
长垣市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如:
(1)国际国内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加剧了长垣转型升级的难度
“十四五”时期全球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加速演进,产业加速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区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并给长垣同类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带来越来越大的成本竞争压力。从国内看,长垣主导产业特别是医疗耗材产能在疫情高峰期爆发式增长,在疫情平稳和结束后可能出现较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面临大洗牌、大调整,对长垣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比较严峻的考验。
(2)资源环境和要素供给约束增强给长垣转变发展方式带来挑战
未来一个时期,土地供给减速、环境容量趋紧、人才争夺激烈、债务约束提升等将会对传统发展方式带来巨大挑战。大型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虹吸”依然存在,城市发展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长垣市作为县域经济的典型代表,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可支配的资源和政策工具有限,人才、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强,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源消费等导致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平台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面临比较严峻挑战。
政策建议:
(1)强化创新驱动,构筑创新发展高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营造良好人才环境。大力实施高精尖人才招引工程,做实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服务保障,完善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创新、人才引进等各类助企政策措施,争取上级创新发展政策性资金。
(2)聚力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抢滩布局新兴产业,紧盯信息产业、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支持企业与5G深度融合,谋划建设起重机物联网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增长极。
(3)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优发展环境。
① 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报告发布,河南新郑市、巩义市、荥阳市、禹州市、永城市、长葛市、长垣市7地登上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长垣市(第93名)。
②2021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104个县(市)第5位。
③在北京发布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 (2021),河南四个县上榜分别为:长垣市第57位、内黄县第58位、邓州市第87位、西平县第94位。
撰稿人:徐涛;耿明斋、王永苏、周立、李燕燕、王建国、屈桂林、李少楠、张兆源、李甜、赵岩、原嘉昊等参与讨论。
明斋观察
明斋观察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