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刊物《瞭望》的首席编辑黄琳,约她同事杜白羽的父亲著名作家杜立新写郑州(白羽是郑州人,新华社驻朝鲜记者,她说她在朝鲜,人家一眼就认出她,年轻姑娘和小伙子抛给她一个熟人似的微笑:您是中国新华社记者吧。白羽小姑娘已经出版了两本书)。杜立新电话对我说,你写,一会黄琳会打电话约稿,黄首席在电话中说:白羽的爸爸说,您是文化学者,写郑州已有20多部书了。我:杜立新高看,我是对郑州倾情至深。黄:我把约写提纲发您。另外:每篇不超4500字,按千字600元付酬。  

第一篇付稿酬1980元,我单位国辉收到,问:这么多是赵老师的吗,你看名!

与杜立新约定:发一篇喝两次,第一次杜带省作协的朋友一,诗人宋云龙等,在江南一品大快朵颐,只花了600元。

我给黄琳寄稿6篇,发了5篇,杜立新等发第二篇来小酌,余下再也不来了。

我的第一篇文章:《少年老城发掘记》。

郑州已有3600年的建城历史了,2004年列入中国第八大古都。

中国古都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9年,西安、洛阳、南京、北平(北京)列入古都,西安、洛阳(西周公元前3052至2777年),郑州比它大548岁。比北京(元大都,公元1271年),郑州比它早2339年。南京(孙权建都公元229年),郑州比它早3381年。1939年,开封、杭州列入古都(北宋960年),郑州比它早2640年。1983年,安阳入列古都,郑州比它早300年,安阳晚商,郑州早商,是安阳的源头。3600年的郑州,年龄大,入道晚,人称“少年老城”。

2005年,我的老郑州三卷之商都遗梦出版发行,我在前言倾情至真写到:我已融入郑州,触及它的呼吸,感受到它脉搏的跳动,所以,我对3600年前先人用泥土夯实的长达7公里的商城墙一一黄土筑起的史诗,宫殿、内城、外城三重相套城,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大商国都的身影充满了温情与敬意。          

我家商汤亳都郑州,我已经生活了60多年,这座古城曾经有过惊天动地的人物,供养过善良的灵魂,我有志于书写这座城市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和这座城市的形象大使,已创作出版26部图书,市文史馆已收藏。          

我家在商汤亳都的四至,这是考古学术语,四至就是东西南北。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南起二里岗,北至农业路。凤凰台,郑州老八景之一,凤凰台大米远近有名,明清时期是给皇上吃的贡米。生米晶莹如珠,蒸熟颗颗直立,香气扑鼻。西沙口,有大石桥,过去金水河顺解放路东流,1939年,河水淹了铭功路,德化街水没腰,1939年12月改道现大石桥,为保市区不被淹,河南岸筑堤高,河北岸无堤,一发水淹北郊,农民把大石桥的功德碑砸了。大石桥向南是郑州市十四中,3600年前是一处制陶作坊,十四中对面是人民公园,公园里的青年湖周边有7000平方米的商代后期文化遗存。南起二里岗,这里是最早发现商文化遗产的,近现代,最有名的是火车东站零担货运。北至农业路,这里最有名的是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13.8万件。  

我家在人民路上建一座三角花园,公园赫然屹立一青铜鼎模型,开始,请安金槐先生审稿,安一看,说:打掉,这是安阳的后母戎鼎,用郑州的杜岭鼎。现在的是杜岭鼎。1974年杜岭张寨街挖防空洞时,挖出两尊青铜鼎,大的高1米,重达86.14公斤。自五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中期,省考古所在安金槐主持发掘人民路食品厂等处,陆续发掘出8尊青铜鼎,在南顺城街也发掘出几尊青铜鼎,这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是少见的。青铜鼎已成为古都郑州的胎记和文化符号。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