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柱石薛仁贵(二)

那么,在历史上,薛仁贵的儿子是不是叫薛丁山呢,其实我们翻开历史,并没有找到薛丁山此人,只找到了薛讷,薛讷曾在蓝田当过县令,在蓝田就任时,正气凛然的薛讷,就对当朝酷吏来俊臣不以为然。而后来,突厥猖獗,经常搅扰大唐边塞,武则天看重薛讷是将门之后,幽州前线正是用人之际,武则天就派薛讷前去平乱。薛讷镇守边关数年,战功颇多。在唐玄宗时期,朝廷在新丰操练唐军,各军杂乱无序,但是薛讷的部队却井然有序,深得唐玄宗欢心。奚、突厥、契丹等又来作乱,奚是中国北方古代一个民族名。本称库莫奚,后简称奚,南北朝时自号库莫奚,隋唐时简称为奚。库莫奚一词是鲜卑语的音译,为今蒙古语“沙”“沙粒”“沙漠”之意。薛讷上书提出应该还击,唐玄宗也非常认可,但是由于其他各部不配合,导致唐军失败,薛讷也被牵连革职。但是没过多久,由于吐蕃的进犯,薛讷又被召回,并重新启用,唐玄宗封薛讷为陇右节度使。陇右道的名称来源于其在陇山之西的位置,古代以西为右,因此得名。陇右道在唐朝的行政区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涵盖了今天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省的一部分地区。自安史之乱(755~762)以后,陇右道地区逐渐被吐蕃占据,其后的历史变迁中,这一地区的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薛讷智勇双全,并且他的军队勇猛无敌,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讷一直镇守西凉,年七十二而亡。

而更可笑的是张武更不是一位奸佞之人,唐朝在历史上确有张武这个人。他在安徽庐江一军镇做副将,身材高大,为人正直善良,经常救助贫困老弱之人,因此,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张将军。由此可见,在历史上那个战功卓绝,大名鼎鼎的薛丁山是不存在的,而真正存在于历史中的却是薛讷这个人,并且薛讷的确到任过幽州,但是薛讷其人并没有受到他人构陷,武则天也没将他杀死。那么,在我们所熟悉的影视剧中,一代英雄薛丁山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我们没有找到,他则是依据薛讷的一些事迹,进行了润色并丰富了一些内容,而杜撰出来的。至于薛刚,自然也为虚构人物。

在唐朝的盛世之下,唐太宗为了选拔人才,曾亲自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武举考试。这场考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前来参加,他们都想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武艺。薛仁贵也参加了这场考试,他凭借过人的武艺和出色的表现,一举夺魁。(此武举考试一说待考)

我们都知道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但此天山指的是蒙古境内的杭爱山。龙朔元年(661),铁勒进犯大唐边境。龙朔二年(662)九姓铁勒聚兵十余万人,凭借天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当时任行军副总管的薛仁贵在交战中连发三箭射杀三名对方将领,使得对方气馁投降。有人认为天山是辽宁省凤城县的凤凰山,但这是错误的。实际上,“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发生在蒙古的杭爱山,而非辽宁丹东的凤凰山。此外,也有观点提出这可能是戈壁阿尔泰山,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等因素,这个说法并不被广泛接受。

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神,而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龙朔元年(661)十月,游牧于天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一带的九姓铁勒部落发动叛乱。铁勒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也被称为“丁零”“高车”等。他们分布在亚洲北方与欧洲的广阔草原上,东至兴安岭,西至伏尔加河。兴安岭地区位于今天黑龙江两岸,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外兴安岭组成。黑龙江南岸,嫩江以西称大兴安岭,嫩江以东称小兴安岭;黑龙江以北,位于俄罗斯境内的称外兴安岭,俄语称斯塔诺夫山脉。大、小兴安岭北起黑龙江岸,南抵松花江岸和西拉木伦河上游,为中国古老山地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铁勒形成了多个部落联盟,如回纥、薛延陀等。

铁勒就是敕勒,这个族群在汉朝叫丁零、南北朝叫敕勒、唐朝叫铁勒。他们还有一个别名,叫高车。在唐朝中后期,他们又都叫回鹘了。他们的后裔基本流散在了不同民族中,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这几个大民族都有大量铁勒后裔。其中,“韦纥”(即后来的“回纥”)是较为强大的一个部落。744年(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首领的回纥联盟推翻了突厥汗国,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后改称回鹘汗国。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被黠戛斯击败,部分回鹘人南迁至内地或西域,也有一部分进入中亚草原地区。

铁勒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群体,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明确的铁勒族群存在,但他们的后裔仍然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以及中亚等地。

为平定叛乱,唐高宗“诏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率兵讨伐。当时的薛仁贵已经年近五旬。在古代,薛仁贵的年纪已经进入了老年。为了检验他是否还像年轻时那么神勇,唐高宗在践行宴上对薛仁贵说:“以前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领命后,遂拔箭而射,果然射透了五层铠甲。唐高宗见此,大为放心,于是命人取来更坚固的护甲,送给了薛仁贵。

随后,薛仁贵跟着郑仁泰到达天山,与铁勒九部的十多万大军临阵对垒。战斗开始后,铁勒先是派遣数十名勇士,在唐军面前叫阵,而薛仁贵则一马当先,杀向敌军。他举弓搭箭,连发三矢,便有三名铁勒勇士应声落马。薛仁贵的神勇将铁勒诸部吓得魂不附体。原本,铁勒九姓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很多部落对于反抗唐朝,仍处于动摇和观望状态,而薛仁贵的三箭,彻底瓦解了他们的信心,于是铁勒诸酋长纷纷跪下向薛仁贵请降。而薛仁贵则趁机率兵掩杀,擒其叶护(首领,仅次于可汗)三人。

就这样,薛仁贵仅用三箭,就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因此在回归路上,唐军将士们高声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原本,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然而,郑仁泰之后的行为则葬送了大好局面。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薛仁贵认为铁勒九姓反复无常,于是竟将所俘获的降卒全部坑杀。根据《唐会要》卷六一载:

“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薛仁贵杀降十余万 , 更就碛北讨其余众。”

另有史料记载 :

“时铁勒有思结、多腊葛等部落,亦送降款。郑仁泰等结兵击之,虏其家口以赏军士,贼乃相率远遁。”

铁勒思结、多腊葛等部落,并没有参与“三箭定天山”之战。薛仁贵等人到达后,他们争相向唐军投降。谁知郑仁泰突然带兵奇袭,并将俘获的家口赏赐给士兵。胜利回返途中,郑仁泰得到情报,铁勒部落余部仍在不远处聚集,那里都是他们的辎重财宝,到处都是牛羊。郑仁泰便带领1.4万兵马,抛开粮草辎重,向铁勒余部追去。在郑仁泰看来,只要抢到了这些牛羊,就可以解决食物问题。谁知到了目的地,却发现铁勒人早就逃亡一空。唐军没抢到牛羊,更没有粮草,返回时又遇到了大雪,郑仁泰的归家之路完全成了死亡之路。

在饥饿和寒冷中,唐军士兵纷纷倒毙,战马很快就被吃完了。战马吃完,士兵们便开始互相袭杀,相食。到了边关,1.4万士兵仅剩不到800人。可以说,原本一场辉煌的胜利,却因郑仁泰的自负、大意而伤亡惨重。

回到大唐后,薛仁贵因轻敌冒进被朝廷问罪。最终,唐高宗对薛仁贵与郑仁泰处以功过相抵。

今天,我们应理性看待薛仁贵坑杀降卒一事,薛仁贵是十四卷《周易新注本义》(一部划时代的《周易》研究学术著作)的作者,还在书中提出“立天之道,有阴有阳;立地之道,有柔有刚;立人之道,有节有义”的独特见解。一个文武双全的绝代英雄,能做此自污之事,尚需待解。

又:至于杀降,作为副职的薛仁贵或许也是出于无奈,毕竟郑仁泰为此次征伐最高统帅。经此一战,铁勒九姓一蹶不振,“不复更为边患”,而唐高宗对薛仁贵的宽容,或许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从史书记载来看,薛仁贵绝非这种暴虐之徒,否则也不会受到老百姓的认同。

公元682年,突厥起兵反唐,大举进犯,兵至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突遭唐军强势反击。突厥数次冲击失利,心有不甘,便在两军阵前问道:“唐将为谁?”唐军扬声回答:“薛仁贵!”突厥首领不相信:“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唐将纵马越众而出,脱下头盔,露出满头白发,正是威震敌胆的名将薛仁贵。“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其他突厥人“闻仁贵复起为将,素惮其名,皆奔散,不敢当之。”薛仁贵乘势追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获人口二万余人、驼马牛羊三万余头。”薛仁贵“脱帽退万敌”的英雄事迹由此流传千古。

薛仁贵虽“少贫贱,以田为业”,但在贤妻眼中,他却是一位大英雄。她得知唐太宗“自征辽东,在全国寻求猛将”的消息后,激励丈夫“遇时乃发”,投军报国“图功名以自显。”薛仁贵于是投入名将张士贵军中,随大军征伐辽东。

征辽东,就是征高句丽。薛仁贵第一次上阵,就遇见唐将“刘君邛为贼所围甚急”,薛仁贵单枪匹马直闯敌阵,“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在万军之中轻取上将首级的神勇表现,使“贼皆慑服”,由此扬名军中。

高句丽境内,两军鏖战陷入胶着之际,突然电闪雷鸣。薛仁贵如天神下凡,“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敌,贼尽遁走。”唐军军心大振,“高句丽兵大溃,斩首二万余级。”

唐太宗“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回师途中,唐太宗推心置腹对他说:“跟随朕打江山的旧将们都已年老体衰,很难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任务。朕多次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年轻将领,但苦于无缘遇见!今日幸得见你,‘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薛仁贵由此被提拔为右领军郎将,并在老上司张士贵卸任后,承担起守护玄武门的重任。

薛刚反唐的故事是虚构的,由民间演绎而出,薛刚的历史原型为薛仁贵之孙薛嵩。历史上薛嵩一直恪尽职守,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反唐”迹象。历史上并没有薛刚,原型是薛嵩,薛仁贵之孙。为人豪迈,以膂力骑射闻名。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之后,心系大唐的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薛刚反唐的故事中,薛刚并不是反唐,而是卫唐。薛刚所反的,是夺取了唐朝皇位的武则天,并不是整个唐朝,不然他也不会帮助庐陵王李显讨伐武则天,因为李显并没有新建一个朝代出来,唐朝还是唐朝,只是武则天下台了而已,薛刚所反的只是武则天。

至于薛刚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薛嵩,更是没有“反唐”一说。薛嵩在以四郡降唐之后便一直致力于唐朝的恢复上,恪守自己的职位,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反唐”迹象,在公元773年的时候病死于任上。“薛刚反唐” 只是民间流传的故事而已。

李继辉,笔名丑土,陕西省乾县薛录镇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咸阳市文学院理事,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会员,陕西省乾县秦风创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乾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乾州地域文化博物馆副馆长,“乾陵杯”“家国情怀"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北方文学艺术学会“生命印记”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粮安天下”全国主题征文大赛特别奖获得者。《活死人》获当代作家一等奖,首届咸阳文学奖获得者。已成书稿多部。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