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历史,阅读郑州,文化的旋律与和声 在时间的温度里寻觅一种话语,那是城市灵魂深处的声音。

去登封,听见大禹治水的声音,石裂而启生,禹建都登封阳城。可见周武王派周公测地之中,是他完成了中国的天象测绘,列入世界第五大遗产的中国二十四节气,出自夏代的登封,你听李白怎么说:“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他与朋友狂饮七日,骑马下山到郑州桃花峪,见黄河水自黄土高原奔流而下成巨大扇形,李白惊艳,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寻找10050年新密李家沟遗址的声音,唱响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第一曲,而新郑8000年前的裴李岗遗址的石磨盘转动的声响,吸引了世界顶级考古学家裴文中的深情伫立。

见识巩义双槐树遗址,是“河出书,洛出图,圣人则之”的神圣领地,是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那时的先民已开始养蚕巢丝。一条牙雕吐丝的家蚕,连结了现代丝绸之路。

你去5000多年前的大河村遗址,会惊艳一排“立体浇铸”成的房屋竟然有“四开间”,更会称奇彩陶器物刻有日月星辰图以观天象,算出一年12个月。

东赵遗址,距市区14公里,地下竟有夏商周三城叠罗汉,它告诉你,考古实证中原地区城市发展的脉络。夏商周三城世代居住李姓,出了北大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这是文化赓续。赵富海写《读写生命大地——记20世纪知名科学家李伯谦》,是文学征象。

闹市中心的3600多年前的郑州商城,为晚商安阳找到了源头,它将中国的历史上推300年,饮誉世界的商文化是从郑州起步的。至今,仍在传递远古的信息。

郑州人自豪,在国内600多座城市中,郑州有两张世界名片:2010年“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大运河郑州通济渠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可绕行的近现代郑州的精神谱系。

千秋二七——百年前那场工运。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普乐园(现二七纪念堂)成立,2月4日,京汉铁路总罢工,3万多工人走出工作现场,1200多公里的铁路瘫如死蛇。这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罢工,它说明在军阀割据十分疯狂的年代,郑州铁路工人登上了政治舞台,这场工运拉开了现代史的序幕,郑州有了英雄的名子和一种精神:二七名城和二七精神!

如今,全国总工会和中国社科院成立联合课题组,在研究二七精神,旨在借助明年二七工人运动100周年,策划一系列活动,把二七精神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二七永存!二七精神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不忘初心,不怕牺牲,奋争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七精神是郑州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在当代的红色体现。

二七精神已列入党的精神谱系。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