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

河南馒头,地道的家乡味,暖胃更暖心!麦子香,手工揉,蒸出那熟悉的老味道。不管是配碗热汤,还是夹点小菜,河南馒头,就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实在货。简单一口,满满都是家的感觉,接地气,有温度,河南馒头,吃了还想吃!——题记

河南,这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上,有一种食物,它简单、朴实,却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那便是河南馒头。如果说河南的饮食文化是一部厚重的史书,那么河南馒头无疑是其中最朴素却也最动人的篇章。今天,我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来戏说一番这河南馒头的种种趣事。

关于馒头的起源,民间流传着多种版本的故事,其中一个颇具喜剧色彩的说法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位厨师在给皇帝做面点时,不慎将面团掉进了滚烫的开水锅中。他心中一惊,正欲伸手去捞,却灵光一闪,心想:“何不将错就错,看看这意外之作能成何模样?”于是,他索性将面团留在锅中煮熟,捞出后发现面团已经变得蓬松柔软,尝之更是香甜可口。皇帝品尝后大悦,赐名“馒头”,并列为宫廷御食。从此,馒头便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不难看出河南人民对于馒头的喜爱与创意。

河南馒头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从选材到发酵,从揉面到成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首先,选用优质的小麦粉作为原料,这是保证馒头口感的基础。接着,是发酵的过程,这一步至关重要,它决定了馒头的松软程度与风味。河南的面点师傅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能够准确地掌握发酵的时间与温度,使得面团达到最佳状态。

揉面也是一门技术活。师傅们的手仿佛有魔力一般,将面团揉得光滑细腻,充满了弹性。成型时,他们手法娴熟,一气呵成,将一个个馒头塑造得圆润饱满,形态各异。有的如孩童般憨态可掬,有的则似老者般沉稳内敛,每一个馒头都蕴含着师傅们的情感与心血。

在河南,馒头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最朴素的吃法莫过于直接蘸着菜汤或蒜泥食用,那种简单纯粹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但河南人的创造力远不止于此,他们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馒头吃法,如馒头夹菜、馒头片蘸酱、馒头炒饭等,每一种吃法都让南方人耳目一新,垂涎欲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的馒头夹菜。这是一种将各种时令蔬菜、肉类、豆制品等切成丝或丁,与馒头一同食用的美食。制作时,先将馒头从中间切开,但不切断,形成一个“夹心”的状态。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料夹入馒头中,轻轻一咬,馒头的松软与馅料的鲜美在口中交织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

在河南,每当逢年过节或家人团聚时,餐桌上总少不了馒头的身影。它代表着家的温暖与亲情的牵挂,让人在品尝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愁与归属感。

在河南的乡村,人们常常将自家蒸的馒头送给邻居或亲友品尝,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祝福。这种淳朴的民风与热情好客的精神也正是河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馒头,绝非凡品,一入口,仿佛能听见麦浪滔滔,看见黄河滚滚!这不仅仅是个馒头,它是能召唤儿时记忆的神奇法宝,是能让味蕾跳舞的欢乐精灵。吃一口,保你三天不知肉味,七天梦里都是那松软香甜!河南馒头,夸张点说,它就是人间美味的小宇宙,一旦爆发,无人能挡!

(薛宏新)

责任编辑:魏涛

薛宏新,男,中共党员。曾出版《小河的梦》《婆婆是爹》《可劲乐》等个人文集,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故事会》《故事世界》《民间文学》《今古传奇故事版》《传奇故事》《古今故事报》《当代文学》《河南日报》《新乡日报》《平原晚报》等数百家报刊网络平台,现供职于原阳县城管局,原阳县乐龄书香团成员,原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