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篇文章,再说再评《围城》,这是一部让钱钟书先生得到了巴黎《世界报》称为“中国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评价的好作品。

说实话自己是有些惭愧的,虽然也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也跳看过几集的电视剧,读过几篇关于作品的文评,但至今没有读过原著,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所发议论难免以偏概全,有谬论之嫌。但是因为有触动,就不吐不为快,暂且聊表看法。

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什么成就,却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我总觉得,是因为方鸿渐不是他自己,他更像是人世间的大部分人。

方鸿渐本是有一手好牌的,但最终让自己打了个稀巴烂。

他出身还不错,家底也比较殷实,还能在老丈人的资助下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可他却没有把握住,在国外吃喝玩乐,到头来,连个毕业证都没有混到。回国之后,虽屡有贵人相助,也得到了多次的就业机会,可是都没有好好把我,最终为自己的颓废付出了代价。

看完《围城》后,很多人对方鸿渐评价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明明有很多次的机会可以让自己蜕变,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幸福人生,可是他却一次次错过,一次次走向了黯淡。

现实中,有多少人活成了方鸿渐,对工作好不上心,敷衍了事,明明自己知道自己底子薄,能力弱,却不能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提升自己,反而是把一切归咎于外界因素:什么拿这么少的钱,能做成这样就对得起工资了;什么我明明可以做的更好,只是你领导不给我机会;什么如果我努力去做,谁也比不过等等。最终用无数的因素为自己的平庸、无能、不上进、没成绩开脱,而实际所有的归因都是因为自己,每天混水摸鱼,懒散度日,待到评优评先,名单中怎会有你,真到了合并清退时,名单上又怎会没有你。所有的敷衍,所有的负能量,最终都必须用惨痛的代价而收尾。

很认同德国哲学家、语文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和思想家尼采说的:“成长,只有在不舒服的状态下才会发生!”只有认清自己,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并时刻保持危机感,逼自己去成长、去进步,才能让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不做鸡肋,才能让自己始终成为岗位上的关键少数。

是时候成长了,那就先读读《围城》吧,对比一下方鸿渐,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吗,如果有点像。还不晚,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个爱自己的人,每一件重要的事,用自己能力去不断进阶,突破平庸的自己!

中牟县郑庵镇轩顺街学校  杜玉霞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