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能称得上“共和国长子”的只有洛阳,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基础扎实,资源要素富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叠加,素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隋唐大运河的中心”的称号。

一、概述

洛阳市现辖7县7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227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7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7.3万人,城镇化率67.42%。

二、都市圈的发展趋势呈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

放眼世界,无论东京都市圈还是纽约都市圈,在空间扩展方面,基本是从“点”“一极集中”向“面”“多心多核”的网络结构发展。国内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的都市圈,一些次中心城市的崛起使得都市圈同样呈现多核心的发展态势。

2023年全国城市GDP总量排名前55位的,江苏有9个城市(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扬州、盐城、泰州),浙江有7个城市(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台州、金华),山东有5个城市(青岛、济南、烟台、潍坊、临沂),广东有5个城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河南有郑州和洛阳,郑州排在16位,洛阳是54位(表1)。江苏排在前30位的有6个城市。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徐州、洛阳、襄阳、长治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徐州主动提出对标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总面积1.13万平方公里,比洛阳约少了4000平方公里,同样都是工业和文化厚重的城市。2023年徐州GDP总量达到8900.44亿元,位于28名。洛阳作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要努力进入TOP30城市,不仅能够提升洛阳的支撑力,重要的是改善郑州都市圈网络结构的单薄,增强郑州都市圈的厚度,提升郑州都市圈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洛阳经济总量不断增加,需要遏制增速及占比下滑势头

GDP总量由2008年的1919.6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5481.6亿元,增加2.86倍(表2),与郑州相差8136.2亿元,与徐州相差3418.84亿元。人均GDP基本与河南省同步增长(图1)。

从增速来看,洛阳GDP增速多数年份稍高于或者说与全省GDP增速基本持平,但2023年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徐州在2008年增速反超洛阳,到2016年均高于河南省和洛阳GDP增速,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2023年强力反弹,达到7.1%,洛阳2023年仅为3.5%(图2)。

从占比来看,洛阳GDP占全省比重整体呈现平稳下滑,2023年比2008年低了1.55个百分点(图3),可以说,在全省经济运行中,表现并不抢眼。

再看财政收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08年116.6亿元到2023年404.30亿元,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08年的3.47倍(表3),2010-2017年洛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超过洛阳GDP增速,2017年以后开始低于GDP增速(图7),说明进入新常态,洛阳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加大。

2008-2021年洛阳市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除了2008、2011年、2012年和河南省基本持平外,其余年份均低于河南省税收占比,2022、2023年开始反超河南省税收占比(图4)。通常来讲,税收占比越高,说明城市经济质量水平越高。

洛阳市财政自给率高于河南省,徘徊在60%左右(图5),2008-2022年洛阳市财政自给率一直在河南排名第3,前两名是郑州和济源,2023年排名第4,被许昌反超。

表4中显示,洛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近几年高出的部分增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14年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09年以后,一直低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提前低于GDP增速,尤其是2015-2019年,二者均低于GDP增速,GDP增速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图7),说明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很大,同时财政收入始终处于波动,说明经济受外部影响比较大,存在一定的脆弱性。

四、洛阳创新驱动开始发力

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经费,当R&D经费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或城市科技发展的实力才能长期保持和不断加强。洛阳R&D经费内部支出在2010-2022年12年间增加4.62倍(图8),占GDP比重虽平缓趋升,但增长率尤其从2015年以来,高于GDP增速,2022年R&D经费的增长率为9.23%(图9)。

制造业是经济实力的奠基石,也是洛阳的核心优势产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数量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座城市制造业的实力,它们的技术含量代表了制造业的生命力。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一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名的企业。单项冠军代表着各自领域全球细分行业的最高水平,是制造业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

工信部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2016年以来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徐州有12家入选,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名列前茅。洛阳入选7家(表5),目前,洛阳先行布局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孵化器,加快建设河南省科学院成果转化基地、龙门实验室总部基地、中欧科创园总部基地,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品成为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2023年洛阳市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2.6%。

五、民间投资占比大,经济开放度有待提升

2008-2020年洛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超过河南省水平,但在2021年出现大幅下降,开始低于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图10)。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占GDP比重较大,2023年民间投资占比57.23%,社会消费品零售占比44.77%,工业投资占比28.15%,房地产投资占比5.23%,进出口占比4.38%(图11)。说明洛阳整体经济健康有活力,但经济开放度有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处于下滑状态(图12)。

六、产业结构整体较为合理,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下滑

图13所示,洛阳市一产、二产占比逐年下降,三产占比逐年增加,在2017年超过二产。2023年洛阳市三产结构为3.9:39.0:57.1,较为合理。

2023年洛阳全部工业增加值17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河南省为5.0%,低于河南省4.8个百分点(图14)。徐州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327.6亿元、增长3.7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远高于洛阳。

再看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逐年爬升,占比已超50%(图15),增速除个别年份外,均超过GDP增速(图16)。服务业分行业看,2013年之前批发和零售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居前2位,2014年之后,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占居前3位(图17)。说明洛阳城市得到较大的提质。

七、吸引人才,改变人口外流状态

洛阳城镇化率2008年以来一直高于全省水平。洛阳市常住人口虽逐年增加但仍有人口外流,2020年外流人口达43万人,人口外流率5.74%(表6),与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符。

综上所述,洛阳经济总体平稳健康,洛阳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迫切需要做大经济体量,做强经济质量,尤其是要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深耕细作,聚焦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各项创新平台的作用,大力支持优质企业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推动更多的洛阳制造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全球布局,扩大出口,提升洛阳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撰稿人:李燕燕、李甜、张漫丽;耿明斋、王永苏、周立、王建国、屈桂林、李少楠、徐涛、张兆源、赵岩、原嘉昊等参与讨论。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