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中,氢能产业也是重要板块。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身处其中的企业也在同步上行:一方面,业绩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将IPO也提上发展日程。这里以汉兴能源为例。

据悉,汉兴能源主营制氢装备供应及专用产品销售等业务。得益于氢气产业的高景气,近年来,该公司的业绩增长态势显著。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汉兴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2.96亿元、3.89亿元、4.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6.92万元、6858.28万元、7396.69万元。

与此同时,汉兴能源也正在闯关创业板IPO,其拟通过首发上市募集资金2.85亿元,不过对募集资金的规划,即其决定将募集资金的87.72%(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引起了市场警惕。

根据《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修订版)》,“通过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显然,汉兴能源募资补流比例,已经超出规范要求。

对此,汉兴能源表示,主要是缓解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为日益增长的采购需求提供资金支持。

从招股书来看,汉兴能源的确处于资金承压状态。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81%、57.46%、55.04%。而再进一步来看,业绩规模增长的情况下,汉兴能源仍然直面一定偿债风险,也反映出其自身业务运营中有所不足。

其实,汉兴能源产品销售规模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公司成套制氢装备供货数量分别为20套、23套、23套,总体变动不大。这或与产品特性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据悉,制氢装备及专用产品一般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客户不需要频繁采购更换。

但这种情况也更需企业加码产品推广及销售,扩大客户规模,而汉兴能源在此方面未有明确进展,很大程度在于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不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难以实现更大突围。

正如前文所述,“氢”风袭来已经带来一个万亿级赛道,正在吸引不少实力强劲的选手入局,汉兴能源的同业中,不乏西南院(中化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天采科技、达科特、亚联氢能等技术力强大的公司。相比之下,汉兴能源在研发层面还有短板。

据悉,2015-2022年,汉兴能源已经长达8年没有获得过发明专利授权,截至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签署日,汉兴能源仅拥有10项发明专利,其中,还有多项发明专利将于2025年、2026年到期。

汉兴能源也坦承,“公司的发明专利数量较少,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处于竞争劣势,主要系公司采用非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的形式保护核心技术和研发成果,未来公司将加大对发明专利的申请力度”。

而从行业趋势来看,对于未来的技术研发,汉兴能源或可加码押注可再生能源制氢路线。据悉,目前,我国氢气制取以煤制氢方式为主,占比约80%。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绿氢”占比将逐年上升,预计2050年将达到70%。

可再生能源制氢显然更符合减碳时代的需求,对此,汉兴能源也表示:“行业内主流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可再生能源制氢是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基于这样的认知,汉兴能源不断优化升级技术方向,或可以突破自身发展困境。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