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郑州是全河南省当之无愧的“火车头”。

一、概述

郑州市下辖6区5市1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约1301万,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744.15平方公里,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1342.1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80%。

二、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但增速明显下滑

从GDP总量来看,特别是2008—2018年间快速增长,2018年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2023年达到13617.80亿元,是2008年的4.5倍。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位于第3位,低于武汉市和长沙市。

从占比看,郑州GDP占全省GDP比重不断提高,从2008年的16.94%提升到2023年的23.03%,增强了郑州在全省的地位(表1)。

从增速看,总体是趋于下滑,其中2014年跌破10%、落到9.4%,2018年还保持在8%以上,高于河南省增速,但在2019年增速继续下落到6.5%,2022年为1.0%,低于河南省增速,在全省排名最后一位,2023年增速增长至7.4%,在全省排名第一位(图1)。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增速第1。

从人均GDP看,2021年突破10万元,达到100092元,是2008年的2.5倍,位于全省第2位,低于济源。2023年达到106000元,是2008年的2.6倍。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2018年被合肥超过,2021年被南昌超过,2023年郑州排名回落到第5位,仅高于太原市。

从占比看,郑州人均GDP远高于全省水平,不过2008—2023年间占全省人均GDP比重整体呈下降态势,从2008年的215.8%下降到2023年的176.5%。

从人均GDP增速看,低于同期GDP增速,2008—2023年间多数年份低于河南省人均GDP增速,特别是2016年以来各年份均明显低于河南省人均GDP增速(表2)。

三、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滑,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从财政收支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总量持续增加,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超千亿元(1011.2亿元),支出则在2015年超千亿元(1106亿元),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达到1165.8亿元和1519.6亿元,在全省位居第1,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居第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位居第3,低于武汉、长沙(表3)

从增速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1年以来整体趋于下滑状态,2010-2016年间高于河南省预算收入增速,2017年以后基本低于河南省预算收入增速。支出增速在2015-2018年间远高于收入增速,2019-2022年,支出增速低于收入增速,2023年支出增速反超收入增速(图2)。

郑州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整体呈平稳下降态势,但高于河南省税收占比水平(图3)。郑州财政自给率始终小于1,2022年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位居第2,2023年为76.7%,位居全省第2(图4)。

从金融业来看,郑州市金融机构存款及贷款年末余额逐年增加,2023年分别达到30458.7亿元和36842.3亿元,占河南省比重分别为30.4%、44.3%。特别是2019年开始,贷款余额超过存款余额,2012-2020年间存贷比持续上升,2022年存贷比为118.3%,在中部六省会城市排名中由第5上升到第2,低于武汉(表4),2023年存贷比为121.0%。

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看,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85元,高于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但占比不断下降(表5),2015-2022年增速低于河南省水平,2023年增速达到6.7%,高于河南省0.6个百分点(图5)。

从具体城乡收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23年达到48740元,是2008年的3.1倍,远高于河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且高出差额不断拉大。不过,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下降到第5位,高于太原市,并且还与武汉的差距在拉大(图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样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7548元提高到2023年的30383元,增长了4.03倍,增速整体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同样远高于河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但占比在下降。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被武汉和合肥超过(图7),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第4位,高于南昌和太原。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48.0%提高到2023年的62.3%,上升14.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位,低于长沙市(表6)。

就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和城乡收入增速来看,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滑,GDP增速波动下滑,城乡收入增速基本平稳。2018年以前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和城乡收入增速,到2023年,城乡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又都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图8)。

四、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但增速下滑,尤以工业投资占比下降

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占河南省比重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状态,从2008年的15.5%到2023年的13.6%,下降1.9个百分点(表7)。就增速而言,整体呈下滑趋势,2022年落到-8.5%,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处于末位,2022年增长至6.8%。2016-2022年间,除2018年外,均低于河南省固资产投资增速,2023年高于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图9)。

从不同类型投资情况看,2023年工业投资为3166.0亿元,是2008年的4.7倍,而房地产投资2023年的2437.0亿元,则是2008年的5.7倍。房地产投资自2013-2022年超过工业投资,2023年工业投资反超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升后降,2017年达到最大值44.4%,2023年仍为29.1%,占GDP比重为17.9%,比2008年高出3.6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达到61.5%,所以,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8年断崖到-3%,2019—2020年虽回升到2%以上,2021年又下沉到-10%,直到2023年增速依旧为负值,对GDP的冲击影响非常大

再看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09-2018年间一路下滑,2018-2023年有增长趋势,2023年为37.8%,占GDP比重为23.2%,其增速在2017年直接落到了-8.9%,随后回升,2020年达到20.9%,2021年又落到-3.5%,2022-2023年大幅度增长,2023年增速为31.1%。说明郑州的工业驱动动能明显不足(表8)

民间投资不断增加,2020年达到5522.6亿元,是2008年的4.9倍,不过增速一路下滑,2020年为5.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7%,占GDP比重为46%(图10)。

再看消费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出现下降,2021年反弹至5389.1亿元,2023年至5623.1亿元,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位,低于武汉市。2022年占GDP比重为40.4%,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位于第3,低于合肥和南昌。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比重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23年占比为83.0%,住宿和餐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比重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23年占比为17.0%(表9)。

五、需加大力度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第一产业比重占比较低且保持下降趋势,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39.4:59.3(图11)。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从2008年的1459.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089.8亿元,2023年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是2008年的2.8倍。但是占河南省比重从2008年的20.0%降到2023年的15.3%,下降了4.7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从2008年的第1位下降到2021年的第4位,2017年之前与长沙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不相上下,2018年被合肥超过,2021年落后于武汉、长沙和合肥;其增速在2011、2012、2015、2020、2021和2023年高于河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其余年份低于河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速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2022年落到第6位(表10)。

郑州市服务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加,2016年占比超过50%,2023年达到59.3%;占河南省比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3年占比达到25.5%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在中部六省会排名第3位,低于武汉市和长沙市。

从增速看,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保持较快增长,但在2019年之后,增速有所回落,2020年增速在全省排名第12位,2022年增速在中部六省会城市排名第6位;在2014年之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同期GDP增速,2015年之后,除了2020、2022和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表11)。

从分不同类型服务业增加值来看,2008年排在前三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与金融业,到2022年位于前三的是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其中,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平均增速最快,房地产业从2008年的104.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20.6亿元,2022年是2008年的8.8倍;金融业从2008年的167.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433.0亿元,2022年金融业值是2008年的8.5倍。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增长速度最低(图12)。

从分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额比重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比总体上升,其他行业均为下降。2022年金融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8.9%,房地产业占比达到12.2%。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达到1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达到10.3%,住宿餐饮业占比2.5%(图13)。

六、转型关键在于创新能力

郑州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54.0亿元到2021年的344.7亿元,2019年郑州市(R&D)经费内部支出增速达到27.8%,2022年增速为11.05%(图14),郑州市(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比重为30.2%,占GDP比重达到2.67%,高于河南省水平和全国水平(图15)。

放在中部六省来看,郑州市R&D经费内部支出处于第4位,在武汉、长沙和合肥之后,高于南昌和太原(表12);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研发强度),郑州由末位提升到第4位,低于合肥、武汉和长沙,高于太原和南昌(图16)。

再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022年郑州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R&D经费内部支出)为185.75亿元,与合肥、武汉、长沙、杭州等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为1.44%,与投入强度较高的合肥相差0.68个百分点、杭州相差0.53个百分点(表13)。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尽管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2.5%,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然而,与西安和合肥相比,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仍有差距。2022年,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2072.14亿元,同比增长1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5%,在杭州、西安、合肥四个城市中占比排第3,2022年,合肥市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310.9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5%,达到56.2%,同比增长14.3%(表14)。

七、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

2008年以来,郑州市户籍和常住人口都在不断增加,2023年常住人口达到1300.8万人,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位,低于武汉市。属于人口不断流入城市,2020年人口流入率达到40.3%,城镇化率不断提升,2023年城镇化率达到80.0%,高于河南省(表15)。

综上所述,郑州无论是在总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但近几年经济增速下滑明显,一方面说明宏观经济阶段转型,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应对阶段转型。显然,是否能跟上发展阶段转换步伐,是否能够适应新阶段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跨过结构“阵痛”的关键所在。大规模的造城阶段已过去,城市的最优空间规模需要经济密度(质量)支撑,这一轮中心城市的竞争在于创新能力和制造业升级。所以,郑州突破困局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能力提升和制造业升级两大关键环节。

2021年5月郑州市政府印发的《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构建“153N”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即打造1个万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3个百亿级的新能源、数字创意、相关服务业等特色产业,N个量子信息、氢能与新型储能、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以前瞻30年的视野来审视和规划未来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倍增,达到1.8万亿元,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可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培育未来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力的有效举措。

撰稿人:李燕燕、原嘉昊、张漫丽;耿明斋、王永苏、周立、王建国、屈桂林、李少楠、徐涛、张兆源、李甜、赵岩等参与讨论。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