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再怎么精彩,那毕竟是小说,书中多有虚构人物(如貂蝉)、虚构情节(如关羽斩杀了颜良但并未杀文丑)和移花接木之事(比如“草船借箭”就非赤壁之战前诸葛亮所为,而是赤壁之战五年后孙权探察曹营时发生的事)。既然人物和事件都可以虚构和张冠李戴,更何况一匹马呢?
前文提到,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出现过的卢马的身影,仅在裴松之批注本中援引郭颁所著杂史《魏晋世语》中的一段话,说刘备骑着的卢马一跃三丈飞过檀溪。那么,郭颁在《魏晋世语》中所记录的事有没有可信度呢?从书的分类看,《魏晋世语》是一本记录魏晋时期名人轶事的杂史。既为杂史,说明里边的内容鱼龙混杂,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杜撰。陈寿生于三国时期的蜀国,又历经了西晋统一中国和由盛转衰,是魏晋时期时代变迁的见证人,史料烂熟于心,因此在写《三国志》时能够得心应手地选择、借鉴其中的一部分材料归入正史。既然的卢马未能名列《三国志》,应该可以判断的卢马并非刘备等三国人物的坐骑。而裴松之生于东晋后期,死于南朝宋,他是把《魏晋世语》作为志怪小说来欣赏的。他之所以在《三国志》批注本中提到的卢马,多半是出于玩味之心吧。
有关的卢马是刘备坐骑的说法,还有一个出处,和《魏晋世语》的关注点不同,和《三国演义》中的卢马的第一次亮相地点也不同,这就更有意思了。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下旨让李昉、李穆、徐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以供圣阅。这是一套“类书”,分门别类搜集整理了历代典籍中的奇闻轶事。其中,《太平御览·卷八百九十七·兽部九·马五》中援引了魏晋时期文学家傅玄《乘舆马赋》中的一段话:“往日刘备之初降也,太祖(指曹操)赐之骏马,使自至厩选之。历名马以百数,莫可意者。次至下厩,有的卢马,委弃莫视,瘦悴骨立。刘备抚而取之,众莫不笑之。……其后刘备奔于荆州,逸足电发,追不可逮,众乃服焉。”这里边说的是曹操灭掉吕布之后,刘备随大军到许都,曹操欲赐骏马给刘备,让他自己去马厩里选。结果刘备在上厩看了上百匹马,都没有一匹中意的。接下来刘备又去下厩,里边有一匹的卢马,瘦骨嶙峋近乎废弃,刘备居然倍加爱抚地选了它,众人莫不笑之。……后来刘备在荆州被蔡瑁追杀,的卢马居然绝地腾空,驮着刘备一跃三丈跨越檀溪脱险,众人叹服。这段话旨在说明刘备有伯乐之才,却提供了的卢马的又一个出处——它原本是曹操的坐骑(不管是否被曹操骑过)。《乘舆马赋》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清代文学家、文献学家严可均编纂的《全晋文》一书收录。
不管是《太平御览》还是《全晋文》,都不是史书,其所收录的奇闻轶事有文学性、趣味性,可作茶余饭后之谈资,但史料价值不足。《乘舆马赋》的作者傅玄也只是一位文学家,其作品的内容不作为史料参考。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