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秀厨艺

我一直认为,作为男人,在做家务活方面我是很优秀的,没想到在我这柴门老屋里却见到了一位家务专家,他只露了一手就把我给折服了,这就是安徽电视台著名电视编导方可老师和他亲手示范的手擀千层饼。

调合肥之后,我一直在武警安徽总队的电视新闻站从事电视宣传工作。

电视新闻站是一个专门对外宣传的窗口,拍摄、编辑、车辆等设备一应俱全,李忠武、陈自长、薛文华组成的团队是一套素质很高的组合,专职将部队发生的感人故事和处置的突发事件以新闻或纪录片的形式,发往中央或省市电视台。

当时安徽电视台设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栏目,叫《人民卫士》。每周一期,每期十五分钟。由于武警总队是安徽人数最多的驻军,这个栏目便把武警总队作为主要稿源,有一段时间电视台甚至把演播室都搬到我们武警的编播室。

《人民卫士》的编导兼主持人叫方可,在安徽是很著名的电视人,不但人风流倜傥,帅气十足,且博学多才,目光敏锐,对电视的感觉非常独到,他的作品经常在国内外获奖。

作为刚从基层调上来搞电视的我,对电视这个全新的领域,是个典型的门外汉。在与方老师的接触中,他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不但使我在拍摄、编辑上很快进入实战操作,在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方面,更是手把手地教,并对我写的解说词亲自修改、点评,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以后应注意什么,都一一指明,可以说使我受益匪浅。

方老师还有一个爱好和我有相同之处,就是写诗。他的诗开一代诗风,深情、细腻、清新、委婉,最受女读者的青睐。工作关系加上诗歌关系,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我的柴门老屋他不但不嫌弃破旧、苦寒,且时常光顾。

方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多才多艺,手勤腿快,每次来我家都要张罗着做点什么。一次进门发现我妻子正在烙饼,他像发现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笑哈哈地说:“弟妹,咱俩分分工,你去烙饼,我来擀饼。今天让你看看我的手艺是不是行家里手。”

说着就赶紧挽起袖子洗了手,把擀面杖从我妻子手中接了过去。我说烙烙馍、烙厚馍、烙千层饼,这可都是我们河南妇女们的看家本事,河南男人都做不好,你作为干部子弟,又是城市人,怎么会擀烙饼呢?合肥人是吃大米而不吃烙饼的呀。他说做这种面食是他最拿手的,光说不练假把式,眼见为实,你先看看。

于是我在边上就看着方老师抓面布,揉面,擀面,撒盐、抹小磨油、打旋子,一切都是行云流水,不打任何磕绊。

不争气的是我那案板,本来就不是一个正规的面案,而是用四根木撑子钉在一起上面支了一块木板,不但面积小,一用力便乱晃动。妻子用惯了,能掌握着节奏,方老师是第一次在这么小,这么不规范,又是这么凑合的案子上擀面。他一米七八的个头,揉面时一用力案子就将要散架似的吱哇乱响。特别是打旋子时,案子跟着他的节奏和旋转方向打旋,面布都在旋转中掉落到了地上。

但方老师一心沉浸在他擀千层饼的艺术表演中,好像完全没有顾及这简单得近乎不是过日子,而是为了一时应付的案板。他没说,但不代表他心中不想,之所以没说,是他知道我的小家庭刚刚安置好,生活并不富裕,还没有能力置办更好的生活设施。他若是半开玩笑地说出来了我也许就释然了,他越是不说,我就越觉得对不住他,让他这电视台的大编导在这么寒酸的厨具上展示如此娴熟的厨艺,不光是委屈,对他的才艺实在是埋没,因为根本无法大展宏图。

为了抵消心中的尴尬,我就边夸方老师擀面擀得好,边问他这做面食的本事是从哪里学来的。他告诉我,有这点手艺要感谢当年的上山下乡。他是下乡知青,下乡的地方在阜阳地区的界首县农村,界首和河南搭界,也是中原大地的一部分,老百姓都是以面食为主。刚去时有当地大队派人给知青做饭,知青们只管参加生产劳动。但很快有人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须一切自力更生,于是他们自己就开始轮流做饭。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学到了一手做饭的本领。

听了方老师的话,再看他擀的千层饼时,就想到了一群城市青年男女在乡下的烟熏火燎中,手忙脚乱地和面做饭的情景。

方老师擀的千层饼每一层都很薄,且饼的中间与饼的周边厚薄均匀,更重要的是大小相似,都非常圆。能把烙饼擀到这种程度的人,我想他要么是干得时间很长,熟而生巧;要么是心灵手巧,一学就会;要么是干什么都特别钻研,把任何工作都当作生存的本领勤奋钻研的人。

看着方老师眼花缭乱擀烙饼,我就感到了十分的惭愧。因为我生在中原农村,小时家中几乎每天都要烙烙馍、烙厚馍,可每天做饭烙馍的人,雷打不动都是俺娘。俺娘心灵手巧,把厨房里的所有活计都干得像她的一手针线活儿一样,精细而雅致,不管粗粮细粮黑馍白馍,我和弟妹们都吃得可口。

可我是家中的长子,一直习惯于娘的劳动,却从来没有主动学一学像烙馍、擀面条这些基本生活的能力。使自己至今还不会烙烙馍,有时妻子不在家或在她逼着我去做时,虽也很用心,擀的烙馍却像耕地的犁上用的犁面,七尖八肘的,再用心都擀不圆。

作为出生在河南农村的男人,无论别的工作做得多好,如果不会做一手好的面食,那他也是算不上优秀的。方老师的优秀,肯定不是全得益于面条烙饼擀得好,但与他擀面条烙面饼时的用心、专心和欢心是分不开的。

那时我还没有自己的餐桌,中午吃饭时,临时把两个方凳并起来,放上一块木板权作餐桌。

摆上饭菜之后,方老师像我们一家人一样吃得很开心,记得我那天吃了三张千层饼,比平时吃得多了一倍。

方老师看他的作品得到我全家人的好评,说下次来我给你们擀面条,可以和弟妹比一比,看谁擀得薄。我接过话茬说,下次来我和您比,我就不信吃面食长大的男人做面食比不过吃米饭长大的男人。然后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一言为定”……

就是从那天起,我开始跟妻子学擀烙馍、擀面条,把做饭中我的这两项短板尽快弥补了上来,加上在连队当炊事员时已掌握的炒菜、蒸米饭、包饺子、腌咸菜等手艺,我可以自豪地说,无论啥时候走进厨房,我都不犯怵。

现在每次回合肥见到方老师,就会说到他在我那柴门老屋擀烙饼、做饭的事儿,虽然他已是电视界的大腕儿了,可在他的众多获奖作品中,肯定没有在我那吱吱作响的木架子面板上擀烙饼的画面,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定格我记忆中的那幅画面,因其不可复制、无比浓郁的生活气息,必将成为方可老师的不朽经典。

张国领,河南禹州人,现居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78年入伍,2020年退休,历任战士、排长、新闻干事、电视编导、《橄榄绿》和《中国武警》杂志主编,从军四十三载,武警大校军衔。

主要著作有诗歌、散文集《血色和平》《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和平的欢歌》《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柴扉集》《意外的爱情》《张国领文集》(十一卷)等十八部。作品曾获“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群星奖”,“长征文艺奖”“冰心散文奖”“武警文艺奖”等五十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新时代强军文学作品选》《军旅年度文学选》《中学生喜爱的作文》《初中课时练》《改革开放四十年诗选》《中国年度诗选》等六十多种选本。系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丰台作协副主席。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河南文苑

👍

2024-07-04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