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5月两家国有大行取消“无卡ATM存取功能”后,日前,兴业银行同样发布公告称,为提升业务发展质量,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将停止手机银行中ATM扫码取款服务。
曾几何时,线上支付还未普及,银行现金交易场景频繁,为方便客户取现,银行纷纷便利化取现方式。而随着金融科技等的发展,无现金支付发展迅猛,逐步取代现金交易方式,使用ATM存取也离大家渐行渐远,很多人可能一年都用不到一次。
柒财经注意到,银行业陆续取消该功能,一方面是无卡现金业务易造成金融风险,这是维护客户资金安全的应然之举;另一重要的方面则是因为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银行普遍盈利承压,必须更细致地从各个方面降本增效。
01 多家银行取消无卡取款
“最近手机银行ATM‘无卡取现’和‘扫码存款’功能已暂停,如果需要自助机取款,记得带上银行卡....”近期,一银行用户小雨(化名)收到上述短信。
所谓无卡存取款,即用户在没有带银行卡的情况下,通过手机操作就能在ATM机上存取现金。而这种形式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便捷支付的需求。
可柒财经注意到,除小雨外,近年来,不乏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的用户也收到银行取消ATM“无卡存取”等功能的信息。
今年5月初,农业银行在官网发布将于5月9日起暂停掌银无卡取款服务的公告;5月16日,中信银行也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17日起,关闭现金自助设备授权码取款功能。
5月21日,交通银行官网公告称,为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风险管理,该行将于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
最新的消息来自兴业银行。6月28日,该行发布公告称,其将于7月10日起停止手机银行中ATM扫码取款服务。
同时,兴业银行表示,用户仍可通过兴业银行ATM办理有卡取款、刷脸取款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天眼查显示,兴业银行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首批股份制银行之一。去年,该行实现营收2108.31亿元,同比下降5.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1.16亿元,同比下降15.61%。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收577.51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净利润243.36亿元,同比下降3.10%。
实际上,早在2022年8月,建设银行就收紧无卡存取款服务,之后陆续有银行跟进。截至目前,除上述提到的今年发布公告的银行外,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的ATM二维码存取款功能均已关闭。
针对关闭ATM无卡存取等功能,兴业银行称,是为提升业务发展质量,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交通银行也称,是为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风险管理。
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此举一是为落实监管要求,出于客户资本安全考虑,回归至“实体卡”,将为用户存取款多一道防线;另一方面,则是降低成本。
此前曾有银行对ATM机的使用进行过统计,超过80%的客户使用实体卡进行存取款业务,15%左右的客户使用扫码存取款业务,只有不到5%的客户使用无卡预约取款功能。这意味着该功能的使用频次不高,继续使用将耗费维护成本。
02 业绩压力下的降本增效潮
确实,去年以来,银行业经营压力普遍增大,今年一季度,从业绩上看则继续承压。
以六大国有银行为例,从营收看,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业收入超过了2000亿元,排在前两位,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1000亿-2000亿之间,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排在最后两位。
但从增长情况来看,则不乐观。六大行一季度营业收入普遍出现下滑,除邮储银行外,其余均同比下降。其中,工商银行下降幅度达到3.4%,中国银行也下降了3%。
从净利润增长情况来看,除交通银行外,2024年一季度六大行净利润普遍下滑,其中,工商银行下降将近3%,中国银行下降2.84%。
这背后是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普遍下降,尤其是占大头的利息净收入。财报显示,国有六大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家国有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出现了同比负增长,仅有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利息净收入仍然保持同比正增长。
利息净收入普遍下降的背后则是净息差继续承压。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去年全年,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净息差为1.69%,较2022年末下降了22个基点,已经突破了《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中提出的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
不得不提的是,上述1.8%的净息差为参考,银行该指标数据越低,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据柒财经不完全统计,2023年,除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等净息差高于2%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及交通银行的净息差均在1.8%以下。
而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54%,较上年的1.69%再下滑15个基点,也再次创下历史新低。看具体银行,兴业银行净息差1.87%,环比下降2BP,同比下降10BP;民生银行净息差更是低至1.38%,同比减少0.11%。
净息差普遍下滑到的大环境下,银行们自然想方设法“节流”。
首先是从调整利率上下功夫。从取消大额存单到取消存款自动转存,今年以来,这类消息此起彼伏。像招商银行,在4月就传出不再新发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5月,该行APP又公告称,于5月15日下线智能通知存款业务。
有的银行则选择降薪或增加业绩指标来变相降薪。据澎湃新闻报道,西部某地方性银行一员工收到的工资,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不足1000元。而此前她的月薪还过万。
还有多家银行以关闭线下网点等方式,来优化调整业务布局。今年6月,监管同意成都农商银行新都外南街分理处、新都桂林分理处等13家分理处终止营业。而今年以来,该行已有23家网点关停。
当然,部分业务或功能,因为使用量下降或者效益不如预期,也成为此次降本增效潮的靶子。如今年以来,包括民泰银行、长沙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均陆续公告称,停止发放联合信用卡,以及这次包括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暂停ATM无卡存取功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关停网点,还是暂停ATM无卡存取功能等,都是银行业在净息差持续下滑的压力下所进行的转型,属于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无可指摘。
但同时,该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从各个细微之处降低成本是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各家银行还要挖掘非息业务增长点,并通过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推动差异化管理,以优化产品和服务结构,并增强科技服务效能,来进一步改善营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