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邢进 通讯员 尹歌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顾盼生辉、秋波微转……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描写了眼珠转动的样子, 后两个成语更是形容眼珠灵活转动而带来的美丽风姿,可见一对灵动双眸对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从解剖学来讲,有六条肌肉控制着眼珠的转动,分别是上下直肌、上下斜肌、内外直肌。一旦任何一条肌肉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斜视。这种民间通常称之为“斜眼”的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的现象。斜视不仅影响外貌,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双眼视功能受损和歪头、摔跤等功能失调异常表现,给工作、生活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规范治疗。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斜视与儿童眼科一病区,张晓利主任融汇新理念,开展新技术,为斜视以及儿童眼病患者提供精准化、规范化、个体化、微创化的治疗,力争实现患儿三级视功能恢复的终极目标,让他们重获“睛”彩人生。

引入国外先进技术

应用调整缝线实现斜视矫正精准治疗

斜视、弱视是斜视与儿童眼科最常见的疾病,对于孩子来说,斜视绝不只是外观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尽早手术治疗。张晓利说,斜视矫正手术的原理,就是通过后徙、转位、延长、缩短等方式调整眼外肌,找到新的平衡点,从而使眼球回到正常位。由于心理上的惧怕和牵拉眼外肌时会引起恶心、呕吐,心率减慢甚至骤停的眼心反射,绝大部分患者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的。常规的斜视手术治疗,是术前查定斜视度数,根据经验和理论上的度量确定手术量,医生无法在术中观察和调整眼位,而个别患者由于肌肉解剖和神经冲动异常,手术可能会出现欠矫或过矫,后期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作为英国国际专科医师访问学者,郑州市第一层次培养名医,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张晓利在临床工作中开展了“调整缝线在复杂斜视及特殊斜视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技术,在英国布莱顿苏塞克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交流学习期间,更是对“调整缝线在斜视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俗地讲,就是手术中的缝线不缝死,留出一定长度的活线头,待患者全麻清醒后,观察眼球是否正位,偏差角度大的可通过调整缝线来调整眼位,避免了二次手术 ,尤其适合那些复杂的、二次的、肌肉力量不稳定或不正常的斜视。”2015年,张晓利学习交流回国后,改良了自己原来的调整缝线技术,开始大范围在斜视矫正手术中应用调整缝线技术,显著提升了一次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再手术率。2019年,张晓利主任收治了一名愁容满面的11岁斜视患儿。当时,这个孩子已经在外院做了两次斜视手术。第一次手术后,孩子从左侧歪头视物变成右侧歪头视物,第二次手术欠矫,依然右侧歪头视物。孩子父母慕名找到郑州二院,张晓利为孩子做了调整缝线斜视矫正手术。术后即刻解决问题,孩子脖子不歪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家长激动地送来了锦旗。“我们希望通过调整缝线的精准治疗,尽可能地提高一次手术正位率,造福更多的儿童斜视患者。”

肉毒素注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只需2毫米切口

近年来,临床有一类斜视越来越多——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张晓利说,以往这种斜视多见于成人或者大龄儿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双眼水平方向的视物重影和共同性内斜视,尤其以看远时复视明显;近年来最常见原因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明显上升,且低龄儿童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个别患者可在高烧、外伤或颅脑疾病后出现。“我们收治的最小的患者只有3岁”。

以往,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手术必须通过切断肌肉、后徙或缩短肌肉来进行调整,且须斜视度数稳定6个月之后,才能手术矫正。“切断肌肉会造成创伤不说,在这6个月里,患者由于看东西重影,很多时候只能捂住一只眼睛视物,是很痛苦的”。如今,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展,患者不仅可以在病程早期手术,而且无需切断肌肉,实现了完全的无创化。这种新技术就是肉毒素注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肉毒素注射除皱美容相同的原理,在过度紧张、痉挛的眼外肌上注射肉毒素,使肌肉放松,形成新的平衡点,使眼球恢复正位,保护或促进双眼视功能恢复,不影响肌肉的解剖位置和远期生理特性。”张晓利表示,这种注射疗法,只需要在球结膜上开一个2毫米的小口,露出肌肉,注射肉毒素即可。整个手术仅需3-5分钟,而且,成人和能够配合的大龄儿童,在局麻下就可以进行。

分级手术、创新术式

微创个体化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除了斜视手术之外,儿童眼睑疾病也是儿童眼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比例较高的是上睑下垂。在手术治疗上睑下垂方面,张晓利团队也开展了个体化微创美容性手术治疗。

上睑下垂是指由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导致的一类眼睑疾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眼睑低垂,明显低于正常位置。上睑下垂影响外观及视力,儿童期可造成弱视、心理问题等,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后天性的应先进行病因治疗。张晓利表示,上睑下垂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传统的手术方式,轻中度上睑下垂,一般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重度上睑下垂,则采用额肌肌瓣或腱膜悬吊手术治疗。这种手术直接将额肌肌肉或腱膜下拉,利用额肌的力量悬吊提升上眼睑。创伤较大,术后孩子眼睑红肿等反应较大,而且由于额肌发力的方向和正常的提上睑肌不一样,术后眼睛的灵活性、自然性不够。为了改善这些不足,对于有适应症的孩子,斜视与儿童眼科一病区张晓利团队开展了“CFS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张晓利说,这种术式利用眼球后上方的眶隔筋膜组织,与原生的提上睑肌作用力方向一致。与传统的术式相比,它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上睑弧度及形态好、自然;术后患者家属护理相对简单,上睑迟滞恢复快,眼睑活动灵活自然;术后效果更稳定、回退率更低。“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上睑下垂的患儿,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优越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这种微创个体化手术方式获得了治病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创新术式

微创美容性治疗睑内翻倒睫

频繁眨眼、怕光、流泪、揉眼、反复眼红,分泌物多,很多孩子因为出现这些症状来医院就诊,张晓利说,出现这些症状要想到可能是睑内翻倒睫惹的祸。先天发育性、后天继发性因素等引起眼睑和眼球不匹配,例如下睑皮赘、内眦赘皮、眼轮匝肌肥厚、小眼球、眼球凹陷或缺如、义眼偏小等,都可引起睑内翻,从而导致倒睫,而儿童患者大多是先天或发育性眼睑皮赘、眼轮匝肌肥厚、内眦赘皮等引起的,另外少数孩子是双行睫引起的倒睫,就是在正常的睫毛内侧多长出了一排睫毛。睑内翻倒睫会引起黑眼珠--角膜上皮损伤,如果不及时诊治,会引起角膜炎、结膜炎,严重的话会造成角膜溃疡、角膜白斑或云翳等,影响视力和外观。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在眼睑外面缝制一个棉条,利用睑内形成瘢痕牵引睑缘缓解睑内翻倒睫,但对于眼睑皮赘、内眦赘皮和轮匝肌肥厚引起的患儿,会再次复发,而且术后未拆线前下睑处于外翻状态,增加不适感,下睑会永久性形成双眼皮影响美观。张晓利团队创新术式,开展了眼轮匝肌重置法微创美容性治疗睑内翻倒睫,通过美容性手术操作,去除多余的皮赘、重置眼轮匝肌,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线缝合皮肤,术后即刻即能轻松睁眼,倒睫解除,还能还原本来的睑缘,术后眼睛更大更有神更漂亮了,而且这种手术方式从组织结构层面根本上解决了睑内翻倒睫,术后基本上不会出现复发。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