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中原腹地郑州是中华文化的话语高地。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在这里诞生。成语是历史史实的概括,文化的传承,寓言、古训、名言的精华,民间俗谚的演变。古往今来,它已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和书面语中。
我们还可以找出郑州成语在世界传播的例子。比如郑国子产的“宾至如归”,这是发生在2600多年前一次外交活动中的故事派生出的成语,外国人也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在宴会上说:访问中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令在坐的中国人吃惊而兴奋。吃惊美国人会用中国成语表达情感,兴奋地是“宾至如归”概括了礼仪之邦的礼遇和服务得到认可。成语“东道主”,本是2600多年前郑国为避秦国进犯,备粮草吃食称自己为东道主,现在这句成语已流行全国,地方长官荣幸地称自己为“东道主”。东道主也流行世界各国,受访的国家元首也称自己是东道主,去访的中国政要,要在东道主陪同下检阅仪仗队,签声明,赴国宴。中国文化,全人类共享!
《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说商汤巡行,见有人四面张网捕鸟兽,汤将那人的网收起三面,只留一面。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给有错、犯罪的人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
《东道主》,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郑国大臣烛之武以东方大道主人,接待秦军,围城秦本攻郑,一番话说得秦退兵。后来,人们就把主人称为“东道主”。
《宾至如归》,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说,郑国子产出访晋国受冷遇,子产令人将宾馆墙拆了,又据理争辩。左传载:“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为寇盗,而亦不患燥湿。”现今接迎宾客、饭店、酒店,用心“宾至如归”。
列子的《愚公移山》,毛泽东曾在1947年党代会上,以愚公移山为题作闭幕词。
《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80句成语,请东北国画家中夫先生插图,出版发行后,深受青少年喜爱。
郑州成语的生命张力与魅力
2012年6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郑州举行。是年4月初,市文物局闫副局长带信息处潘振萍处長到我任职顾问的嵩山文明院,找到我,说:任局派他们来找我,今年我们主场城市,要用郑州成语与中国的其他城市交流。然后坐到会议室,闫局又说,赵老师你是文化人,写郑州成语非你莫属,我笑了:说任何吧。闫局说,先写20条,每条70到90字,供发短信用。多长时间?越快越好,最多一个月。 20条郑州成语,20天完成,逐条发给小潘,请任局定夺。我陆续收到任局审定的、由小潘发来的20条郑州成语。
2012年底,我将郑州成语重新整理出80条,以郑州人作了分类,比如:列子、韩非子,千百年流行成语、郑地发生的成语等,编写出一本书《郑州3000年 成语林中拔萃》。
富海说郑
郑州知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