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精神而立,城因精神而兴,国因精神而强。作为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河南郑州孕育出了中国工人斗争史上宝贵的“二七精神”。“二七精神”不仅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提升了河南郑州的城市气质和厚重感,更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谱系。
“二七事件”与“二七精神”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河南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以郑州京汉铁路总工会为中心、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等52人被杀,300多人负伤,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事件”。这次大罢工,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后来又在这里修建了“二七纪念塔”,用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和培育弘扬“二七精神”。
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精彩而悲壮的“二七精神”在郑州不断演进。“全国劳动模范”江学铜用实际行动诠释“拼搏、奉献、进取”的“二七精神”;战斗英雄张利修自觉做革命传统教育,演绎着“担当奉献”的“二七精神”;二七区陇海大院40余年爱心接力帮助高新海的感人故事,诉说着“团结、奉献”的“二七精神”。另外,“大爱仁医”胡佩兰、“全国最美家庭”马昕……从战斗英雄到普通民众,“二七精神”已经成为郑州的独特名片。
新时代呼唤“二七精神”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一路走来,攻坚克难,筚路蓝缕,始终把“二七精神”视作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强大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曾几何时,不少人在经济建设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信仰,追逐物质享受,忽视精神修炼,精神滑坡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社会现象,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要求。面对这些新问题、新要求,迫切需要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二七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创造新的伟业。
“二七精神”回应时代要求
要把“二七精神”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及时回应时代要求,为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提供丰厚滋养。
从“二七精神”中汲取党史教育营养。二七大罢工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七精神”是红色精神谱系的主要内容。为实现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京汉铁路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在“二七”抗争中,发挥了极为卓越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罢工斗争中的核心骨干力量,彰显了坚定的革命性、坚强的战斗力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要把“二七精神”与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从“二七精神”中汲取党史教育营养,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信。
从“二七精神”中汲取为民情怀。“二七”大罢工是一场为民的运动,“二七精神”是一种为民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下,全路工人所争取的不仅仅是本阶级的人权、自由和政治权利,更是天下劳苦大众的人权、自由和政治权利,彰显了高度的革命自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要把“二七精神”与为民情怀结合起来,从“二七精神”中汲取为民之情,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
从“二七精神”中汲取民族复兴力量。“二七”大罢工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节点,“二七精神”是民族复兴的恒久动力。为实现民族复兴,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二七”英雄们面对敌人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和崇高品德,彰显了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共产主义精神,将为后世所敬仰。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要把“二七精神”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从“二七精神”中汲取民族复兴力量,用“二七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乘风破浪、开拓进取,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郑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郑州市社科院院长 叶光林
(原载于2021年6月7日《郑州日报》8版)
郑州社科发布
郑州市社科联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