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小公园文化景区,是著名侨乡汕头近年爆棚的文旅景区。近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龙年元宵国际灯会。由广东省汕头客属海外联谊会兴宁理事会选送的兴宁花灯一上灯,便受到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

兴宁是“中国花灯之乡”,在当地素有“赏灯大过年”的说法。汕头市客属海外联谊会会长陈小明和汕头市侨联常委,汕头市客属海外联谊会执行会长、兴宁理事会会长曾旺强,先后接受记者采访,向我们讲述兴宁精美花灯背后的故事。

图为陈小明会长、曾旺强常委与陈勉顾问、副会长黄晓平、黄伟东、王斌等在小公园景区送灯上灯。

上灯祈福 留住乡愁

“看到征集启事是1月29日,当时心里有点忐忑,时间太紧了。”回想起年前筹备花灯制作事宜,曾旺强告诉记者,从《汕头日报》看到2024汕头国际元宵灯会“和美侨乡”汕头花灯征集启事后,他们立即召开班子会议,一致赞成全力以赴参加此次活动。

上灯,是指兴宁赏灯民俗,热闹非凡。2018年,兴宁上灯习俗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兴宁,“上灯(赏灯)大过年”,意思说“赏灯”比其他节日还隆重,在外的游子即使没时间回来吃年夜饭,却也会千方百计赶回老家赏灯。“赏灯寓意着添丁发财、美满幸福”,曾旺强告诉记者,兴宁赏灯又可理解为“上灯”“响丁”,也因此有了双重寓意,一是观赏灯色,二是客家人为家族中新出生的孩子摆酒庆祝、上族谱的一种仪式。养女儿叫添红花,养男孩称添白花,这就是花灯表面装饰白花或红花的由来。

“以前‘暖灯’是给烧煤油的花灯加油,现在改为电灯,亲友再次团聚吃饭,自然又是热闹一番”,曾旺强认为,弘扬花灯文化,能唤起人们对乡愁的记忆,对宗族文化、民俗文化的热爱。此次精心打造了围龙灯《汕梅一家亲》,寓意潮客一家亲,祝愿大家生活幸福,表达出人丁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精湛工艺 令人惊叹

“围龙灯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对于花灯制作,曾旺强如数家珍,他介绍说,兴宁花灯以竹篾、花纸为主要原料,整个花灯完全由手工制作,造型美观精致,须经过选料裁料、扎灯架、剪刻绘制图案、糊裱等多道工序。

《汕梅一家亲》高140cm,宽86cm,与北京六方宫灯外形相似。记者看到,这盏灯分为上、中、下三层,中层又分为上下两层,各有六扇大门、六扇小门构成,分别用手工绘制“恭贺新禧”“状元及第”“仙君送子”“全家福满朝贵”“子孙满堂”“弦箫鼓乐”等图案的贴纸裱糊在灯的表面。此外,还有文官、武官、金童玉女等印刷图案,花灯外有贴红花、白花等,艺术性、观赏性、民俗性非常强。

此次,做灯师傅根据兴宁理事会订制花灯的大小尺寸制作《汕梅一家亲》,先设计花灯的图案,然后进行裁料,再将所有图案组装而成,经过火熏、扎架、糊纸等步骤。期间,恰逢春节假期,但师傅们仍加班加点连夜赶制,耗时半个多月,终于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完成。花灯还运用光、电技术增加灯的动感,展现出传统节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魅力,如用彩灯串营造氛围、用照明灯光调节视觉效果,增加观赏性等。

图为兴宁花灯受到游客和市民欢迎与围观。

同饮韩江水 潮客一家亲

值得一提的是,这盏花灯的设计还增加了“南生百货大楼”“大埔会馆”“小公园亭”等图案。“小公园亭是几代潮汕人的集体记忆,也是旧汕头埠繁华的见证”,汕头市客属海外联谊会会长陈小明说,公园亭的兴建,是由印尼华侨、汕头南生公司负责人李柏桓牵头发起的。亭子经历了三次“修建”,背后既有潮商的商战故事,也有后来潮商的故土之情,是承载海外游子思乡情感的地方。

“南生百货大楼”是由梅县籍华侨李柏桓、李耀宗等人集资建成的,楼高七层,内设汕头埠第一部电梯,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于一楼,客如云来,盛极一时。

说起大埔会馆,汕头人并不陌生,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来到汕头时曾把这里作为起义军临时指挥部。这是一座典型的潮式骑楼会馆,由当时旅汕的大埔同乡会发起筹建而成。

“同饮韩江水,潮客一家亲”,陈小明表示,“南生百货大楼”“大埔会馆”“小公园亭”等地标建筑都是潮客友好往来的见证。无论是潮商还是客商,都要发扬敢闯敢拼、诚信为道的精神,让历久弥新的客商精神和潮商精神相知交流、包容互鉴,迸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陈文兰摄影报道)

来源:国际日报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