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荷兰作家高罗佩小说《大唐狄公案》改编,由李云亮执导,周一围、王丽坤、钟楚曦、尤勇智、姬他、凌孜等主演的古装探案悬疑剧《大唐狄公案》正在央八电视剧频道热播。
剧中,狄仁杰侦破凤印丢失案后,参加了由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主持的明经科考试。狄仁杰对皇后新政的独特理解,让皇后非常满意。皇后就将他派遣到蓬莱去担任县令。不料,狄仁杰到了蓬莱,竟然被蓬莱当地的读书人不屑一顾,其原因竟然因为他是明经科出身。
那么,为什么唐朝的读书人不把明经科考试视为科举正途呢?
古代王朝选拔人才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先秦时期,统治者施行的是世袭制;汉武帝时,察举制成为了官吏晋升的正途;魏晋时,曹丕改进察举制,形成了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隋炀帝,科举取仕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直到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
科举制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唐朝初期,科举分为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法律、数学等。不过,唐朝对秀才取材的要求极高,少有文人考中,不久秀才科及其他科就被废除了,仅剩明经和进士二科。
明经科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经义、史书、策论等方面的知识,更注重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而进士科除了考察考生的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试诗赋。因此,考中进士科的文人几乎都擅长诗词歌赋,像白居易、韩愈、贺知章、颜真卿、王维、杜牧、李商隐、刘禹锡、柳宗元、王昌龄等是进士科出身;而像狄仁杰以明经科取仕的,虽然人数比考中进士科的人数多,但是出名的却不那么多。
明经科录取率非常高,其比例高达十分之一;而进士科的录取率非常低,其录取率大约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据史料记载,自唐高祖武德五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唐朝共举行了266次科举考试,约计有50万人次参加过进士科考试,而录取进士总数不足7000人,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因此,唐朝的文人都以能考中进士科为荣,而对明经科考试不屑一顾。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李贺为了避父讳(进士科考试通过后,统称为“进士”,“进”与“晋”同音),就放弃了进士考试,即便如此,他也不愿意去参加明经考试。
明经科考试持续到北宋时期,王安石革新时,认为明经科考试空乏无益,不切实用,就将其废除,仅保留进士科考试。从此之后,进士科考试就成为了统治者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
旅行者说文史
旅行者说文史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