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楚水

清代画家笪重光著《画筌》与《书笩》,笩,乃乘之渡水之器,筌乃捕鱼钓鱼之物。老楚同志曲意而解:书法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画若竹筌捕鱼,不能缘木求鱼,需要器物。

这几天有点突发奇想,想从《道德经》悟得画道书理,亦如笪重光先生《画筌》与《书笩》。如果说《道德经》是中国文化根本淮则的话,道通为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皆可以悟得万事万物,此消彼长的所有规律。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书画之道,实乃沧海一粟,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道德经》徼之谓何?画中常有常无,而又如何能观其儌妙呢?

刚才,又画了一张画。录《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不必研读历代先贤大哲,对其的不同解释,只讲自己对画的理解与顿悟。画者,构图与色彩也。有构图,无色彩泛其韵味,有色彩而无构图,缺其精神。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后徼。有无之间,道通为一,然后,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乃道可道,非常之道也。

画的一只野鹤,有点鹤风道骨,是为甲辰大年初一第一开篇,也算慰慰然于心也。争取春节能画完《道德经》八十一章,也能类似清人笪重光《画筌》《書筏》而辑之,如果能为一家之言,也算道之可道,名之可名也。

二 《是以不去啚》

----悟画《道德经》第二章

这幅图沉思良久,之谓构思或构图,颇为来之不易。既然想从《道德经》里寻得或彻悟画道书理,就应该一步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如临碑写帖,一笔一划,一字一句,慢慢悟得,娓娓道来: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此《道德经》第二章也,其实讲得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但如果表现在绘画上的呢?老楚同志认为:第一要著就是一个美与丑的问题。然而,又何之为美,丑之若何呢?如有之与无,难之与易,长短相形,前后相随,总需要一个审美过程中的界定标准。如当下之谓丑書。而这个界定的标准很难把握,这就是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困惑。

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也。表现在绘画上,怎么画,画什么才能算是顺其自然呢?表现今天的主题呢?记得元代大画家吴镇《渔父图》:

远山丛树,流泉曲水,老树平坡。溪水一泓,小舟闲泊。渔父头戴草笠,一手扶桨,一手执鱼竿,坐船中垂钓。题款:

目断烟波青有无

霜凋枫叶锦模糊。

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

----此乃正是劝三闾大夫且莫沉江殉国的渔父标准形象,实乃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的最好写照与写真。只是太复杂了,纵使老楚同志临摹也是拾人牙慧,倒不如自己胡乱涂鸦,也是写心写意。适朋友送我朱丹红,不用浇水,也不喷水,放在室内,就能自然生长,岂不是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的典范呢。

于是乎,信笔而写之,还颇有些许感觉。美其名曰:《是以不去图》,以释《道德经》第二篇章,如何?是以不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那么老楚同志的一江楚水呢?千里奔流入海,需要坚持。悟画《道德经》八十一篇,再辑之成册,也算是一种收获。

三 《为不为啚》

----悟画《道德经》第三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现一个好的想法,好的创意,需要一鼓作气,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就要像台湾画《庄子说 :自然的箫声》蔡志忠先生那样:

“当你把一件事一次做到极致,一生磨一剑,就没有不成功的。”

----所以,一定要悟到极致,画到极致,至少这一段时间,荡除一切外在的困扰与困惑,磨此一剑,一剑直下天山,如独行的大俠。《道德经》第三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而治,乃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没有比较,没有差别,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斗争与屠杀。为无为,则无不治,即无为而无不为。但是,表现在书法绘画上呢?何为无为而无不为,又如何表现呢?

书法需要临帖,画开始需要临摹,然后,更需要创作,此乃为之为也。没有“为”的基本训练,就不能达到得心应手,无为而不为的思想境地。似乎与《道德经》此章为无为自相矛盾。矛盾若此,那么,又该怎么写出此《为无为啚》呢?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为”,其实是一个“争”字,即与已奋斗,其乐无穷。艺术需要一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经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回归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过程,也就是看似在“争”,使己不再与已奋斗,随心所欲而无争的过程,而此又契合为无为的本真与主旨。

“争”,自然让人想起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只画一只白鸟仰望星空,而不见河蚌呢?日暮平沙秋草乱,一行白鸟避人飞。白鸟非鸟,如若白马非马同也。仰望星空,若有所思,还有什么争的念头与想法么?

老楚同志写此《为不为啚》,究竟在画面顶部画一太阳呢,还是画一月亮,委实花费了不少心思,茫茫天宇,万物尘埃,最后,还是决定什么也不画,更见苍穹之苍苍。而这只白鸟,不是灰纸上直接画出,而是涂黑鸟于白鸟,即非谓非黒即白也,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老楚同志非吝墨惜画之人,比如至今都无法再写出来的《居高声自远》,曾准备毫不吝啬赠俄罗斯摄影家协会主席。但从现在开始,写于甲辰龙年大年初一的画作,决计不会赠人。要相信自己的审美标准,自己越看越喜欢,特别是还没有装裱出来的时候,就有此感觉,就绝对不会逊色到什么地方。

马上悟画《道德经》第四张了,已有构思。《和光同尘啚》,又如何和光同尘,该怎么表现呢?且听下回分解,待续。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