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洛阳市新安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围绕“三带十一区”“两红三优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育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基地,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产业发展赋能增效,领航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在新安县铁门镇5G数字智能化养鱼项目看到,院子里搭建了一个温室大棚,棚内一个个铁“桶”整齐有序排列,桶内水流不断。随着工作人员将饲料撒入桶内,数条黑鲈鱼争相跃出水面。
而这看似普通的铁“桶”,其实是5G数字智能化养殖池,每个养殖池都包括吸污系统、增氧杀菌系统、尾水净化系统、水质监控系统、自动投喂系统、温控系统等,可实现全年养殖,并且养殖尾水经物理沉淀池、生物过滤池等程序净化后,可再循环使用,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鱼塘养殖模式,采取循环用水的生态环保养殖模式,还有效节约了土地、水源和资金成本。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养殖池的各种数据,工作量大幅减少。
该项目负责人李毅说:“现代化设备能够实现监控各项指标,省时省工。现在养殖鲈鱼苗,预计四月份生产成品鱼3.6万斤,带来收益20万左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养殖面积,带动周围的群众增收致富。
“铁门镇5G数字智能化养鱼项目只是我县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仲冬时节,在磁涧镇万亩粮药间作示范区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去年以来,该镇通过“政府引导,大户牵头,合作社运营,农民参股,土地有偿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建立了南部粮药间作区,主要以种植丹参为主,目前已发展12000亩,不仅使磁涧镇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也为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药引子”。
“今年种植的丹参品质好,产量高,每亩地可收获丹参干货400公斤左右,亩产值超过传统农作物6000元,圆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技术,积极打造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磁涧镇副镇长吴志伟说道。
近年来,新安县坚持以强农富民为导向,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要求,发挥新安自县然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抢抓特优产业风口,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全县以乡村振兴“三带十一区”“两红三优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新安发展特色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15.6万余户,亩均年收益5000元以上。在“两红”产业樱桃和辣椒种植方面,提升樱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发展辣椒种植面积近5万亩。在“三优”方面,以磁涧、北冶、正村、南李村镇为重点发展优质中药材2.2万亩,2024年总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在沿黄廊道沿线及五头镇规划新发展柿子、巴旦木、冬桃、粗糠树等优质林果9000亩,2024年总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以青要山、石寺、正村等镇为主发展优质食用菌3000万棒。如今,在新安县“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有效抓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颜瑶)
来源:新安融媒

微观查
河南报业集团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