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望而生畏的。曾经有一个国君,因为他的母亲,发出了:“不到黄泉,誓不相见!”的誓言,然而还是这个国君,最终却来到了黄泉,见到了他的母亲,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这里的黄泉是人为的,也就是说人工打造的。为何要这样做呢?原来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庄公,这次见面就是“黄泉见母 ”。提起郑庄公,这可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开创了一个礼乐崩塌的时代。郑庄公一生最荣耀的时刻,就是在繻葛(当在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二十里)和天子周桓王的军队对决,不仅击败了周桓王的军队,而且还射中了周桓王一箭。这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也彻底扯下了周天子神圣的遮羞布,从而周天子的威望一落千丈,而郑庄公则成为当时的霸主。

不过相对于霸业来说,郑庄公给人留下更加深刻印象的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主要是因为这件事完整的被人记录了下来,《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著《左传》中的名篇,而且被古文观止收录为第一篇,成为不少人学习文言文的必读启蒙书之一。不过历史细节要远远比名篇更有意思,郑庄公就如同不少待见的孩子一样,开始了自己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

在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镇五虎庙村西,有一个高大的墓冢,里边长眠着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的夫人武姜氏。武姜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她是一朵浪花。不过能让历史记住的这个女人,身份自然不同,她就是郑庄公的母亲。

据说郑庄公出生的时候,不像其他君王那样,天降异象,或者是与众不同,很普通,甚至让 武姜氏很烦恼,因为是难产,甚至差点丧命,所以武姜氏很不喜欢这个大儿子,而特别偏爱小儿子,段。如果是一般的偏心也就罢了,武姜氏看见郑庄公就烦,看见小儿子就喜欢。这点特别像后来雍正皇帝的母亲乌雅氏,极其偏爱小儿子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而不是很喜欢四皇子胤禛,以至于后来胤禛成为雍正皇帝,乌雅氏依旧闷闷不乐,觉得皇位应该是十四子胤禵的。不过乌雅氏只是想想,而武姜氏则是想做,她一直力劝丈夫,也就是当时的郑武公废掉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郑庄公,改立小儿子段为太子。不过自从西周以来,立嫡立长成为传统,基本上没有人敢违反,不过违反的基本结局不大好,比如废掉太子的周幽王,最后就身死亡国。郑武公最终没有听从这一点,坚持到最后,最终郑庄公登位,成为郑国新的国君。

成为国君的郑庄公,日子过得可以说非常不顺,甚至是谨小慎微,委曲求全,主要是母亲武姜氏天天撺掇,甚至是和小儿子段里外勾结。武姜氏提议,把小儿子段封到制邑(即今天荥阳虎牢关一带),由于这个地方是军事要地,不能分封,否则就有军事叛乱的风险,所以郑庄公否决了。然后武姜氏要求把段封到京襄城(位于荥阳),当时的京襄城是郑国境内除了国都之外最大的城市,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贸易繁华,堪称郑国最好的地盘。

被分封到京襄城的段公子,渐渐不安分起来,在母亲武姜氏的怂恿支持下,招兵买马,加固城池,当时京襄城的城墙甚至超过了国都的规制,这引起了大臣的不满,结果郑庄公充耳不闻,没有任何反应。紧接着段公子又把郑国西部和北部的城池收为己有,这等于就是分裂反叛了,这一次大臣们反应更激烈了,公子吕对郑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听从两个号令,你要容忍段,把国君的位子让给他,那么我们就去为他服务。你要不容忍段,就请你杀了他。”郑庄公只是淡淡的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着瞧吧!”

结果没过几年,段公子以为郑庄公软弱可欺,就和武姜氏打算里应外合,准备偷袭国都,结果在半路上被早有准备的郑庄公一举击溃,段公子被杀,郑庄公下令将武姜氏送到了边境看管起来(后来秦始皇也把太后囚禁起来,因为嫪毐谋反),并发誓:今生不再相见,除非到了黄泉。

日子久了,郑庄公气也消了,非常想念母亲,不过碍于发过的誓言(当时的誓言非常庄重,不守誓言很难被人信任),相见母亲也见不到。当时有一个大臣,颍考叔,想了一个好办法:人不一定死了埋到地下才叫黄泉,挖个地道,见到泉水不也叫黄泉吗?地道挖好后把太夫人请进去,您再到地道中与太夫人相见。这样既没有违背誓言,又见到了母亲。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于是便在地下挖了一个地道,郑庄公和母亲再次相见,冰释前嫌。郑庄公在地道中赋诗曰:“大隧之内,其乐也融融。”武姜氏在儿子的搀扶下走出地道也赋诗曰:“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郑庄公黄泉见母地点: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附近的京襄城有一条沟叫阴司涧,传说就是郑庄公和母亲武姜见面的遗迹。(图/文:马会亮)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