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明明考入了73中博览班,从进入初中的那刻起,他就立志做一个爱学习、勤思考、乐助于的好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好。前些日子,学校举行了考试,明明在全年级15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考进了前一百名,老师还给他颁发了‘进步之星’奖状。”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社工张晓红说,明明在寄养妈妈和亲人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勤劳善良的品质,他之所以能成长得这么快、取得的成绩这么多,离不开妈妈爸爸的精心呵护和谆谆教导,更是我院推行专业社工模式和寄养家庭养育模式的成果缩影。

多年来,我院坚持“让更多孩子得到呵护、拥有幸福,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初心使命,探索建立了专业社工主导的“院外家庭寄养”养育模式,让一个个“折翼天使”走进了家庭、享受了亲情、圆了幸福梦,而如今的初中生明明就是实施“寄养模式”的鲜明例证。

四年前,曾流浪于街头的明明走进了福利院,随后又来到了现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四年来,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时刻关注着孩子需求、爱好,促使其成长成才,并积极开展综合评估、跟踪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家长们报名参加亲子课程,向邻里请教育儿方法和知识,还时常与明明谈心聊天,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记得考初中时,成绩一向优异的明明还被外国语中学邀约参加小升初选拔考试,能成为20余名选拔考试的学生之一这本身就是一种“优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通过努力,明明顺利进入中原区73中博览班,据老师和同学反映,无论是军训、课外活动,还是各科目学习与考试,他都表现很出色,前不久,学校开办了家长会,明明两次上台领奖,老师亲口告诉明明妈妈“孩子非常聪明、非常用功、非常优秀”,这次考试还进入了全年级前一百名,妈妈听了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家中,他还是一个有爱心、爱管“闲事”的大哥哥,弟弟小鹏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常常以大哥哥自居,他说“照顾小鹏是当哥哥应该做的”,有好吃的、好玩的总是让小鹏先吃、先挑。弟弟生病了,他会主动端水、喂药,悉心照料,还时常帮妈妈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我喜欢现在的生活,喜欢妈妈和小弟,也喜欢老师和同学,想和他们在一起!”他还有个梦想,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军人,用切实行动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报答妈妈爸爸和成长路上所有给予帮助的有爱心的人。他告诉晓红,要想实现梦想,唯有努力,付出辛勤汗水,才能到达成功彼岸。

像明明、小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幸福地生活在寄养家庭,依偎在父母怀里。这群特殊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亲生父母的庇护,但在党和社会的关怀和滋养下,他们生活在福利院,在护理员、社会工作者、老师及家长们的精心呵护下,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正所谓“用心浇灌、花自盛开”!

随着社工理念、专业服务技巧与家庭寄养模式的深度融合,围绕儿童需求和安置评估、服务等,运用社工实务通用过程和个案管理理论,形成了社工主导、养治康教社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同时,经过十多年成长锻炼起来的社工队伍也活跃在儿童福利工作战线上,利用扎实专业理论和丰富专业素养开展综合评估、专业督导,全力维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让孩子们得到了呵护、回归了家庭,进而融入了社会、拥有了幸福。多年来,在推进家庭寄养工作中,不断优化寄养点布局、督导管理和服务方式,将寄养家庭逐渐向城镇转移,固定社工服务对象,每名社工不超过20个孩子,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还把儿童的就学、就医、康复全部纳入属地化管理,让孩子们融入“社区化”生活。截至目前,共开展各项专题培训60余场,联席会议160多场,评估安置儿童800人次,完成跟踪服务近5万多人次,讨论处理疑难案例百余件,让400名孩子重新回归家庭。

拓展科:张晓红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