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农历

九月廿五

立冬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

“立冬”既代表着冬季的开始

也表示一年即将结束

万物收藏,休养生息

为来年春天的勃发养精蓄锐

秋季作物收晒完毕

动物也逐渐躲藏起来

准备在冬眠中做一场酣梦

世间万物都一点点安静了下来

在潜藏蛰伏中体味冬日悠长

{立冬·气象}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所以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后。

由于中国南北跨度大,南北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一些地区来说,显然偏迟。立冬后,其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

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立冬·农事活动}

古时中国是农业国家,立冬就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他节气一样,反映气候变化及相应的物候情况,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

立冬后,北方农林作物全面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的“三秋”(秋收、秋管、秋种) 也接近尾声。

{立冬·习俗}

谚语云“立冬补冬,补嘴空”

温热的羊肉炉、鲜美的姜母鸭

热气腾腾的饺子和涮羊肉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

会在这时用美食犒劳自己

补足能量,充盈精神

以积极的状态迎接冬日的严寒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时节不居,万物有序

冬是贮藏,也是企盼

冬是蛰伏,也是希望

一岁一枯荣的物候变化里

包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End}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