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轮明月,或鲜亮,或皎洁,抑或暗淡;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那样最值得回忆的往事,或光明,或失落,抑或动容。而每每想起故乡,每每想起那遥远的过往,总是不由得充满无限遐想。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不由得想放声歌唱,唱给那些为了故乡而奔波的人们,唱给那些为了故乡而辛勤劳碌的群众。

月是故乡明。

转眼又是中秋,月光普照之下,不由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不知豫西南那个偏僻村落——朱张庄村,你可安好。

那是一个纯朴而又略显沉寂的村子。

清澈的白河绕村而过,古老的宛襄古道横亘村庄的东边,而最牵动人心的,依然还是蜿蜒村子周边的古老寨墙,虽已破落,时断时续,但予我而言,却是少时的天堂,它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亦如沧桑的历史,又似那些点缀在风中摇曳的往事,一经抖落,便再也拾不起。

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经意。

其实,早前几日,我曾回到过豫西南那座小城,因为宗祠修建的事,家族专门成立了个组委会,应他们之邀,我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才坐上高铁回去一趟。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吧,他们也没等到我,当天上午专程回了故乡一趟,按照他们的说法,说是回去看看祠堂建设整体情况,再看看村子的变化。从他们谈兴颇浓的语气里,从那些洋溢着微笑的脸上,分明感受得到他们对于故乡变迁的赞叹,当然,少不了对于宗祠修建的满意。

可是,这于我而言,心底多少还是有些酸溜溜的。因为对于故乡,我是抱着多大的希望啊。

正所谓离开时间愈久,思念愈深。作为土生土长的朱张庄村人,那种感情是割舍不掉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触摸一下那古老的寨墙、撩动一下那思念的河水,诉说一大堆只有我们才能听得懂的心里话的心情,会越发强烈。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总是跟随大人们,挨家挨户地走访,那时,人们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微笑,也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每每动情处,会情不自禁地放声大笑。那时,物质生活还不是很富足,顶多准备点瓜子、花生之类的“奢侈品”,如果条件稍好点的话,还有糖果、糕点之类的,但这对于我们而言,简直妙不可言!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特别渴望过年,特别渴望串门,也特别渴望能和他们聊聊家常。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慢慢地增长,返乡的脚步迟缓了。

再后来,随着结婚、生子、工作等,肩膀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了,与家乡的那份亲情、与大人们的唠嗑梦想,也就越发稀少了,甚至成为了奢望。只有夜深人静,才能平抚沉浮的心情,想起那似曾遥远的洁白的沙滩、散发着苹果味道的果园、那缠绕在村子周边的寨墙,还有少时的玩伴……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普及、高铁的兴起、互联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快节奏的生活的同时,仿佛一夜之间,也似乎把人们的距离拉得很近,好像大家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一般。

距离近了,那些后来发生的故事,也正源源不断地传播开来。

先是人们响应号召,自发捐款为家乡修建了乡村公路;新建造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方便了大家自娱自乐;投资兴建的村卫生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能联络;统一装饰的文化墙,让路边的房屋和院墙显得古朴而又典雅。

而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们这个当地大姓,开始新建祠堂和续写家谱了。从选址、建设、再到后期的布置等,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宗祠组委会研究讨论,才能作出决定。

说起我们这个家族,还真是大有写头。

先祖朱绂大概生于晚清道光年间,原住附近的朱堂村,也是个大家族,建有朱氏祠堂,后迁至邻村界中。朱绂公自小聪慧能干,善于经营,长大后,有一种说法,说是邻村宋氏姑娘与之倾心相爱,遂娶了宋氏之女,自己也就主动“嫁到”了此地;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朱绂公先到张庄定居,做生意发达后,娶了本村宋氏之女为妻。但不管怎么说,朱绂公从界中迁居此地后,朱氏慢慢发展起来,朱绂公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也就是现在我们家族的四门,又添了十四个孙子,发达起来的张庄也就改称朱绂张庄了,再到后来,人们就简称朱张庄了。

靠着勤劳经营和节约开源,家族自此走向兴盛,添置土地数百公顷,子孙也扩展至周边的界中、荀营、刘营等村,名播方圆数十里,如今,朱氏后人已撒播到全国各地,甚至美国、加拿大等地。至今日,已传了十余辈,算到我这一辈,应该是第八代,人口业已发展到逾三千之众。

组委会会长朱传义,按照辈分,应该是我的叔字辈,尊称二叔。他原任市科委主任,早前在市卫校当过校长,退休多年后,此番又担任我们家族祠堂修建和家谱续写工作的重任,虽已年届八旬,但凭着一腔执著,仍奔波各地,收集资料,挖掘历史,整理琐碎的文件,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他硬是逼着自己学会了熟练运用电脑,还要协调地方上各种关系,真可谓劳心劳力。

尤其要提的是,村支书陈瑞,作为全镇为数不多的女支书,算起来,应该是我这一辈的弟妹了,性格稳重又不失大胆创新,条理清楚又不失思路活泛,还颇具现代女性风范,她掰着指头,给我们讲了不少村子里的变迁和正在发生的故事,如数家珍,而最让我兴奋的,是她讲到,将逐步恢复重建古寨新风、白河春晓等朱张庄八景,让传统文化得以回归,展现文旅新貌,熏陶和鼓励下一代。

听着、看着,不由得为村子未来的发展叫好。

他们描绘的不仅是宗祠和朱氏家族的未来,更是将祠堂修建和全村未来发展捆绑到一起,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

夜已深,月更明。此时此刻,心儿也像这轮明月,更加通透了。

朱张庄,我可爱的故乡,期待着你每天都有新变化,也更期待能经常回到你的身旁。

因为,我是你永远的粉丝。

文|朱培伦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