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卢文军 苏瑜 谢庆


“在八十年代,我在河南省文联工作时,先坐大巴到巩义,然后骑自行车到各处去转去看。那时,杜甫门前什么也没有,十分荒凉,如今变化非常之大,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在它的物质生活发展之后,让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有了一种重新的复兴。”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北大新诗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耿占春感慨不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杜甫堪称是一个文化英雄,这种人物出生在巩义,应该是巩义的福分。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做跟杜甫有关的诗歌活动,其实还可能会做更深入的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到成都,你要不去杜甫草堂,就觉得没去成都似的。杜甫也就在那生活两年,杜甫草堂就有这么大的影响。而巩义是杜甫从出生到生活至十七八岁的地方,这里养育了杜甫,给了他最早的教育和滋养。所以,巩义就是杜甫的诗歌活动,对其将来有可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巩义跟杜甫草堂相比,应该有不亚于他们的影响力,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巩义能不能建立一个能够收集有关杜甫作品国内国外各种语种的“图书馆”,关于其著作注释、翻译、世界各地对杜甫的研究、各种语言的文章和著作等,可以建立一个学习杜甫的一个基地。

我们常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实际上,就当下而言,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我们叫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郑州在交通上十分便利,文化的传承又非常深厚,所以怎么样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我觉得这里边也有很多文章可做。我刚到河南大学工作的时候,曾提议建立一个诗歌旅行的地图,就是把杜甫、刘禹锡、韩愈、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墓地稍微整修一下,保留传统的那个氛围,周边有一种很庄严的文化感,然后给他做一个塑像,把其最优美的诗句刻在碑刻上,由书法家撰写,围绕着墓地可以打造一个旅游路线,一到假期,青少年可根据在课本上读了这些诗人的诗,来河南围绕着郑州周边走一遭,这样一来基本上读了半部中国文学史。这个可以称之为享受古典诗歌之美的旅游吧。 

现在写现代诗的人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布,这当然很好,这是文化民主化的一个趋势。现代诗好不好读谁不读谁,需要媒体的引导,真正把好的作品推介给大家,争取能让现代诗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为公众共享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