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重要,(但)GDP构成更重要”!几年前那篇爆文窥探到经济发展的本质,只靠规模远远不够,涵盖企业、行业生态以及产业集群在内的GDP构成,才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它进一步诠释了一个道理:行业发展除了规模,还需要健康合规、高质高效、有序竞争的发展路径,一如当下的网约车行业。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从2022年第四季度起,网约车开始复苏、月均订单量从5亿单增长到2023年7月的8亿多单。这些数据都在指明,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复苏成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市场规模扩大过程中,市场参与主体应当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换言之,聚焦司乘两端真实需求,打造健康合规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要比单纯的规模扩张更有价值。

但如今,这正成为一种奢望。

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79万本,单月新增数量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2023年第二季度总计新增56.1万本,也是有记录以来的季度新高。

车多人少,供需矛盾突出。最直观的结果是,每个网约车司机拉到的乘客变得越来越少。

据悉,东莞、济南等热门城市网约车的日均订单量已跌破10单;其中东莞2023年第一季度日均订单仅9.1单,小于10单的网约车占比高达77%。今年以来,东莞、三亚、温州、济南、遂宁等多地相继发布网约车日渐饱和的行业风险预警。

疯狂涌入的网约车司机扩大了行业规模,但却没有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大、更好,反而有变糟的趋势。不少平台开始恶性竞争,用户乘车开始面临更多的不确定选择,供需两端不可调和的矛盾又让行业变得更加混乱.....

像企业增熵一般,涌进的网约车司机正让行业变肥大、臃肿。而司机、乘客、平台,也构成了一个“三输”的局面。

01聚合平台不聚责任:有前科也可接单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聚合模式对行业造成的疯狂内卷。

2017年,聚合打车模式兴起。借助自身流量优势,高德网罗了T3、神州、曹操等规模较大的网约车平台,并将100多家小平台收入囊中,打造了聚合平台。

越来越多中小网约车平台开始不受控制的疯狂虹吸海量网约车司机,加之审核不严、管理落后,造成了“司”满为患的局面。

这引发的低价盛行、恶性竞争,最终又对司机、乘客、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不止行业虚胖,伴随泥沙俱下,一些有“前科”的人也悄悄杀入网约车行业。一场劣币驱良币的金融游戏,开始在网约车行业上演。

根据南京日报报道,一些代理公司正打着聚合平台旗号招揽司机,他们口口声声称:有前科的想注册网约车司机,能开出来《无犯罪证明》只需500元,不能开的话要1200元。

这些自诩代理的公司,貌似还有不少生意。而那些曾有前科、不好找工作、技术又不好的......他们正将那些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司机“驱赶”出去。

殊不知,当越来越多有前科、酒驾、毒驾等不符合网约车准入标准的人涌入聚合模式下中小平台,最受伤的是跑了多年的老司机。

一些加入聚合平台的老司机反馈,“近期接单确实多了,但收入反而下降了。”“许多平台推出了一口价活动,这对乘客确实有一定吸引力,但活小利微让司机无钱可赚。”但不少平台,觉得这是一个大蛋糕。对聚合平台而言,它不需要招募司机,不需要深度运营,只需要匹配人车供需、便能轻松完成流量变现了。

02调价不公示,温水煮青蛙式降价

从商业视角,这种撮合模式非常符合“平台”定位。

但问题在于,聚拢的数百家第三方入驻平台,它们中很多经营管理能力低下、风控安全体系不全;而持续杀入的司机大军,又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

具体来看,一些小平台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在不公示的情况下暗箱操作、自主(偷偷)降价,造成了市场价格混乱。

乍看起来,降价对乘客是件好事。但随着运价下降,司机赚到的收入大幅减少,长此以往便“挤出”了更多好司机,乘客最终也得不到更好的服务。

每一个网约车司机心里都有一本账:以前每天工作不到12个小时,平均能赚到700块。现在每天得跑13、14个小时,但每单拿到的钱却实实在在变少了,一天大概只有500块......”,张师傅唉声叹气,直言没干头。

而这些与中小平台恶意调价脱不了干系。好在针对擅自调价行为,监管部门最近动作频频,不断强化了整治力度。2023年7月17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行一则政处罚公告,山东及时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调整网约车计费价格未提前公示,被罚款2万元。这是行业首例因未进行调价公示而被处罚的案例,具有很强的行业示警与震慑作用。

7月25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委网信办联合约谈高德打车及携华出行、星徽出行、风韵出行、妥妥E行、呼我出行、及时用车、900游、AA出行、旅程用车等9家网约车平台负责人,提出警告提示,要求限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向社会公示调价行为。

8月8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公布了一则处罚信息,武汉风韵出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违规调整网约车平台计价规则被罚37万元。对于一中小网约车平台,这个处罚力度已然不小。

《武汉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给出了规定,“网约车平台经营者要合理确定营运价格,实行明码标价;确需动态调整营运价格的,应当提前十五日公布调价规则,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告”。而上述被罚的风韵出行正是在4月先后3次下调网约车计价规则,却没有提前在司机端以及社会宣传面进行公示。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供求最重要手段之一。擅意调价既影响各方利益,又扰乱市场秩序,确实需要严加管控。但行业要真正打造健康合理的自驱定价机制,只靠监管还远远不够。

03两名大学生命殒,聚合平台警钟长鸣

几乎所有的市场行为,最终都是用户来买单。

内卷的司机为了保障流水,只能通过增加拉时长来保收入,这极易造成疲劳驾驶、最终损害了司乘两端的安全权,而安全权是消费者的首要权利。

据媒体报道,2022年6月26日,郑州一位学生在乘坐由高德打车平台派发的有象出行网约车时,发生车祸不幸去世。随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死者所乘坐的网约车缺少运营证件。

近期,成都一对年轻大学生情侣因搭乘鞍马出行遭遇车祸,男生去世,女生受伤。不少媒体爆出,这家鲜为人知、名声不显的网约车平台,是通过高德打车聚合平台展开运营。

对于平台如何审查这家不为人知的小公司,如何派送订单,如何对其监管,我们不得而知。也很难界定,司机、网约车公司、聚合平台各自该承担多少的责任。

但毫无疑问,三者都脱不了干系,行业要想健康有序发展,每一个环节都需恪尽心力。

2023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观点表示,需要压实聚合平台责任。网约车平台公司对驾驶员和车辆有直接的管理和核验责任,应是第一责任人。对于涌入行业的司机大军,平台方理应建立更多的规则机制,来引导、管理、规范行业的发展。

股神巴菲特很喜欢拿航空业举例子,他曾经不止一次说,如果时空能够穿越,他宁愿回到1900年,把莱特兄弟的飞机打下来。因为,尽管乘坐飞机的人以几何级数增长,但这个行业带给股东的回报少得可怜、甚至位负。

其实,在利润之外,巴菲特也肯定了飞机的巨大的使用价值。这个阶段的网约车行业似乎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它能给司机、平台带来商机,但社会价值正在逐渐消失:从最初方便乘客打车、增加司机收入,到行业恶性竞争造成的司机不赚钱、乘客面临更大生命安全风险.......

而要彻底扭转这一现状,需要监管压实包括聚合平台在内的主体责任,也需要全行业的参与者共同贡献力量。秉持“弱管理”的聚合平台,要加把劲儿了。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