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讲】

rén cí yǐn cè zào cì fú lí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字形的演变及基本字义

“仁”,金文见上图,一个人弯曲着身体保护下面的小生命,体现亲爱。古人讲“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礼记·经解》说:“上下相亲谓之仁。”“仁”的本义是: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亲也。“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很难具体描述什么是“仁”,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慈爱、包容、理解。“仁”是儒家的核心,没有仁也就没有儒教的根基,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所谓“体仁” 是以仁为体,以仁为本,用天地这样的大爱来讲“仁”。天地之大德曰生,若没有天地之心,天地万物哪会无界复生?人与人之间更应如此,有恩于万物生育养就,应人人相亲,爱人如爱己,拥有一颗没有嫉妒更不会幸灾乐祸的仁心。

“慈”,天地大爱以“仁”为本,以“慈”为用。慈就是爱。“慈”的本义是:心肠软如丝。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爱也。“慈”是没有条件的爱!是上对下的爱,是父母之高行。母亲对孩子的爱就是慈。“慈母手中线……”可知慈母心啊!

“隐”,本义是:为避世俗纷扰,远居深山。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蔽也。“隐”是多音字,读yǐn作动词,有藏匿、不显露、堵塞、怜悯等意;作形容词时,有精深、微妙、忧伤等意;作名词时,指矮墙、隐居的人等。读yìn,是倚、靠的意思。在文中读yǐn,作动词用。

“恻”,本义是:悲痛。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痛也。《周易·井卦》中讲:“井渫不食,为我心侧。”意思是说:修治水井,将井中的泥沙挖出,将井清理干净,水质好了,这么好的井水弃而不用,实在可惜。我为旁观者,心里实在是有些心痛啊!

“仁慈隐恻”其实就是要有爱心,同理心,同情心。如果没有“仁”之体,就没有“慈”之用。只有大仁之心,才有大慈之怀。“隐恻”通常讲成“恻隐”,孟子说“恻隐之心,人人皆有之。”恻隐是见到遭遇不幸而心有不忍,即同情。孟子的四端之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为了描述恻隐之心,还讲了一个故事:行路间,看到一个小孩子突然掉到井里了,此时此刻不容思考,会毫不犹豫去营救,这就是恻隐之心。“恻”是指伤之切,“隐”是指痛之深。足见人的同理心及天性的善良,足见人与人彼此相爱。这种心情,并非父子之间的私情,也不是为在朋友中获取名誉,更不是因为听到孩子掉进井里的哭声,是因为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恶之心,没有辞让之心,没有是非之心就不配做人。

“造”,本义是:到,往某地去。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就也。“造”假借为“作”,是制造,制作之意。“造”也有拜访之意,如:造访。“造”作名词时,有成就、时代等意;作副词时,通“猝”,忽然、仓率之意。

“次”,金文写法见上图,本义是: 身体欠安而打喷嚏。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不前、不精也。“次”也表示第二的,如次日、次子。“次”作名词时表示顺序,如次第、次序。“次”还指临时住宿或驻扎。《左传》里面讲:行军驻扎一晚为舍,驻两宿为信,过信,也就是驻三宿或三宿以上叫次。“造次”是指须臾、片刻之意,也兼随便、轻率等意。

“弗”,甲骨文字形见上图,中间像两根不平直之物,以绳索束缚使之平直。本义是:矫枉。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挢 也。“桥”读jiǎo,有两个意思,一是举,翘,如挢首高视;二是同“矫”,是纠正的意思。“弗”为“不”的同源字,在此为“不”的含义。“弗”作形容词时,通“沸”,指泉水喷涌的样子

“离”,甲骨文见上图,本义是:鸟停留在鸟窝上。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离黄仓庚也。“离”是“鹂”的本字,即黄鹏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在本文里是违背、背离之意。“离”作名词时,即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作动词时,通“丽”,附丽、附着;作形容词时,通“俪”,成双、成对。

“仁慈恻隐,造次弗离。”的意思是: 仁义、慈爱及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时刻都不能抛离。


《千字文正讲》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地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也是成人进德修业的必读之书。本书原文采用由南北朝时期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有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精思巧构,音韵谐美,通篇以儒学伦理为纲,字里行间无不蕴含天地之道与为人处事之理。本书作者精通中国古典,讲解生动形象,文字简洁,很有可读性,无疑将推动国学的传播与普及。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