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我结识一个朋友叫刘世忠,年方40出头,白皙的脸,中等身材,性格腼腆,仪表平平常常。他的学历也很低,只是一个初中生,还曾是一度因患病而休学的初中生。然而,他却能够翻译俄、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等6国文字,被称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0余年来,他通过天津市科委介绍,先后为宁夏、内蒙古、吉林、河北、河南、贵州、安徽、北京、天津等省市区的一些工厂和研究所,翻译了近800多万字的6国文字资料。

后来,他这个连高等学府大门都没进过的初中生,居然被应聘到天津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化译丛》编辑部,成为一个非常能干的编辑,让人们惊叹不已……

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1952年,刘世忠年刚好14岁,在耀华中学初中3年级读书,但身体非常虚弱,甚至“弱不禁风”。

一天夜里,他突然觉得身体胸部隐隐作痛,随后便猛烈地咳嗽起来。不一会儿,他吐出了大口大口的鲜血。转天,经过医生诊断,才知患了不轻的肺结核病。当时的医疗方法还很保守,医生再三对他进行叮嘱:不仅要打针、吃药,还必须一动不动地卧床静养。

他在床上躺了几天,本以为这样就能让身体慢慢复原,并期待着很快去学校继续读书。但哪里料到,一个月过去了,他还在不间断地吐血;两个月过去了,他的病情仍不见减轻;半年过去了,医生还是不让他活动……

每天清晨,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干巴巴地瞪着屋顶的天花板,一直瞪到夜幕下垂,渐渐进入梦乡。一想起失去上学的机会,他就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苦,眼眶不知不觉地涌满泪水。

姐姐给他借来一大堆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真正的人》《牛虻》等,他就贪婪地读起书来。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说的。正是这些书,把他带到另一个天地里,让他被里面的英雄人物所深深地感染,不断地吸吮着精神上的力量。他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多次负伤后浑身瘫痪,甚至双目失明,还在顽强地坚持写作;他看到,《我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中的高尔基,被老板娘毒打和抢走蜡烛之后,还借着深夜的月光,勤奋地读书……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比保尔要好得多,学习条件比高尔基要强得多,因而更不能虚度年华,要抓紧时机学习……

他是从外国文学作品得到精神上的力量的,不由得对外文产生了兴趣。他反复思忖:“要是能学会一至几门外语,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那该多好!”于是,他开始自学外文。

最先,刘世忠学的是俄文。白天,他躺在床上不停地翻看俄文教科书和词典,总是一连几个小时也舍不得放下。一天,他正处于看书的兴奋之中,突然“哇”的一声,又吐出大口的鲜血。父母得知了,制止他再去看书,只要发现他捧起书,立刻就让他放下。医生也赞同他父母的举动。

让他不再看书,他实在接受不了。怎么办呢?父亲每天要去上班,母亲每天也要到副食店或百货商场买东西,屋里常常只剩下他一个人,此刻他就趁机又悄悄拿起书来。

没过多久,父母看到他的病情渐趋好转,开始放松了禁令。有了这个“合法权利”,他看书的劲头更足了。一本《俄华词典》,在他的手里整天翻来覆去,磨秃了4角,磨掉了硬皮,几乎烂掉了。这样过了两年,他终于能够看懂一般的俄文书籍和报刊了。

生活可以改变习性,他渐渐地养成一种癖好:学习外文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要一天不学习,就觉得有说不出的烦闷;而一旦进入学习外文的状态,并不断地有所收获,就感到充满了乐趣。

他以俄文为跳板,又开始向英文进军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的病情继续好转,可以下床走路和外出散步了。然而,他除了去书店买书、去图书馆借书,就躲在家里看书,极少在家门口与街坊四邻搭讪,被戏称为“久居深阁人未识”的“闺秀”。

盛夏时节,骄阳当天,热气扑人,一缕风也没有,邻居们热得汗流浃背,纷纷拿着蒲扇坐到院子里乘凉。这时,他仍坚持在屋里看英文书,浑身总是湿淋淋的,就不时用毛巾擦一擦汗水。

严冬到了,寒风凛冽,冷气逼人,他也要不时地到副食店排队买定量供应的食品。为了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他就随身带着英文书,一边排队,一边背单词。西北风刮得电线吱吱作响,奔跑的汽车鸣起喇叭,排队的人们也在侃侃而谈……这一切他都一点儿也没有听见。轮到他买食品了,经别人一番催促,才顿时醒悟过来,于是赶忙搓搓冻手,把钱递了过去。

有一年正月初一,他的姑姑来了,父母和哥哥、姐姐都迎了上去,凑在一起又说又笑。过了一会儿,姑姑突然想起了他,连声问:“世忠到哪去了?”

“哎,这孩子哪还知道过星期天、过元旦、过春节呀,还不是在旁边屋里学外文呢!”母亲回答。

“快叫他过来,在一块说说话。”姑姑下了命令。

于是,他被姐姐喊了过来,坐在姑姑身旁,一言不发地听大家聊天。稍稍过一会儿,他趁大家不留心的时候,就暗暗地躲开,回到旁边屋里又学起英文……

就这样,他用了两年,又攻克了英文。

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又开始学习其他外文:用3年,同时攻克了法文和德文;用1年,攻克了西班牙文;用1年,攻克了意大利文。对这6国外文,他都能熟练地进行笔译了。

后来,他被应聘到天津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化译丛》编辑部,发誓要一边工作,一边再自学荷兰文和瑞典文,以便更好地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他果然又开始了自学,并同时也把工作干得很好……

他用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

来源:老贾笔谭头条号

作者:贾长华文

编辑:李腾轩

统筹:李丽君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