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河南城建学院
作者:王曼 李娟娟 廖海鑫 谢宇阳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更是亿万农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还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补上“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探索学习全国文明村镇花山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经验做法,提高完善宣传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全面发展。
一、 调研时间
2023年6月15日——2023年6月30
二、调研主题: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国有我
三、调研目标:
探索全国文明村镇的秘密,调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情况。将课堂与乡村实践相结合,广泛实施教育关爱、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乡风文明,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四、调研方法:
实地走访、文献调查、问卷调查
五、调研结果:
(一)、花山村的基本情况
花山村被誉为白龟湖畔的“桃花源”。它北临长安大道,西距平顶山西站12公里,东距宁洛高速7公里,面朝白龟湖,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村里现有土地约300亩(1亩≈666.67平方米),常住人口50余户约247人。
花山村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开发建成露营场所,发展烧烤露营、村域景区、民宿经济、研学旅游。截至目前,乡村夜市摊档稳定在120家,超500人实现就近创业,预计为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
花山村一方面以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花山村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完善、游园景点打造等工作,依据地势打造露营地、风情苑、半岛风车等景观点,全面提升花山新风貌,并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另一方面,花山村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与河南省花山间堂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打造以住宿、餐饮、商业、婚庆、休闲娱乐等为主题的花山半岛文旅项目。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花山草堂、精品民宿样板房建设,现已全部投用。同时,花山村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地特有的田园风光、农耕文明、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精心扩建入村旅游道路,修建忠义文化广场、党建文化主题广场、牛皋祠、乡土风情苑等特色文旅项目。突出农文旅融合,动员群众成立“平顶山市白龟湖文旅专业合作社”,将村民的土地、房屋细化为股权,通过举办桃花摄影节、牛皋纪念日、研学旅游、春日花山游等活动,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开发如火如荼。
(二)、花山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做法与经验
做法:
在乡村产业振兴上,花山村利用花山半岛丘陵地势及紧邻白龟湖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文旅经济,鼓励发展夜市经济,进行产业帮扶,村内文旅资源溢出效应明显。超500人实现就近创业,持续充盈群众的“钱袋子”让村民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高,助力了“和美乡村”建设。根据调研结果显示90%村民反映村产业转型升级体现在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推动农业设备设施升级,实施农产品品牌化;还有部分村民指出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突出地域特色,发展优势产业等方面也积极构建了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从对增加农民收入途径的调研结果来看,发展大棚种植业,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进行多样化农业生产种植,推动机械化生产种植,大力发展养殖业等占村民实施方式的80%。同时花山村开始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土地承包集约化经营,积极发展经营项目,开发特色产业和合作社,种植经济作物,以及劳务输出,招商引资等努力,使得村民月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大幅度增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村在帮扶困难群体方面活跃度较高。
在乡村文化振兴上,花山村聚焦乡风文明和传承保护,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在规划中保护好乡村风貌,提高乡村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成果可得该村积极开展类似文明家庭、最美人物等有助于提高乡村整体文明素质的活动,在调研结果中95%村民指出本村不定期更新文明一条街,宣传栏、文化墙等宣传设施;也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或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也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反映移风易俗(婚丧嫁娶、公益墓地等)建设良好,并对吃流水席、过分闹婚、看大戏等现象和信仰邪教、乱建宗教活动场所、滥塑宗教造像等非法宗教传播现象表示否定。而且从2017年开始,该村连续四年举办“三月桃花朵朵开摄影大赛”活动,曾先后荣获河南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基地乡村音乐厅、平顶山市文明村镇、河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这是示范区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荣誉称号,这是示范区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乡村生态振兴上,花山村积极进行生态建设,通过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有95%的居民反映花山村积极进行环境中和治理工作,对居住环境整治成果的满意度较高,比如先后进行了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整治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从细处着眼、重点入手,全力优化路域卫生,增补绿植、铺砖硬化路面,打造风车观光、花海观光等景点,传播生态美景,展现花山风貌。为乡村产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生态支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乡村组织振兴上,花山村始终坚持发挥好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化本村党支部建设,推动本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调研结果显示村民对国家惠农利农政策的落实工作、开展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工作的满意度保持在97%及以上。同时数据结果也表明,村里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有较好的接待群众上访,服务村内的民主生活,并动员了各方力量参与支持和美乡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等工作。
在乡村人才振兴上,花山村围绕本村村情和产业链布局人才链,重点抓好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文化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花山村有70%的大学生愿意返乡就业,在家乡的企事业单位任职,入乡志愿青年,任职乡村村干部等,通过发挥自身专业性能建言献策,助力乡村发展,积极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宝贵的建议。
经验:
1.优先事项和重点工作:花山村率先明确乡村振兴的目标,在修路、投资创业、学习、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花山村基本情况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阶段性目标,为每个任务和目标设定清晰的指标和时间节点,并根据乡村的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分工,协调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
2.管理和监督机制:调研过程中发现花山村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从严从实加强对村干部定期教育管理,保持政治定力,锤炼过硬队伍,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推进;设置明确的责任主体和工作流程,绝大多数村民反映可以大胆有效地向干部群体说明问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3.跨部门和跨层级协同合作:花山村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协同合作体。调研结果反映各级政府部门、乡村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配合度较高,并且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加强基层力量,围绕乡村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多方发力,提高运作效率,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
4.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特色:花山村结合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进行产学研相融合;同时发展现代种植业,让农业融入科技创新的力量,发展创意新型农业,用创新机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结合特色产品深加工、走出去;对调研结果数据分析发现花山村积极铺设主干道和支路柏油路,投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及保险,道路交通,水利建设其它社会保障,安装广播电信设施等传统配置基础设施,还在部署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完善度更高。提供便利惠民现代服务,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六、启示与建议:
启示: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提高农村美好生活的保障水平,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当积极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了解到花王村的乡村发展之路。发展乡村宜居宜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同心协力,更需更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赋能安航。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发动广大党员群众,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格局。围绕乡村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多方发力,切实保障民生。政府通过提供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多样的招聘方式,并且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
建议:
1.建设和美乡村,重点治理生态环境。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多层面地进行宣传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培育一批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风情小镇,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
2.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农村企业发展。
乡村产业要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不断提升相关部门的扶持能力,制定高效政策来激发市场主体的主动性。进一步拓宽市场主体,支持培养和引进龙头企业,支持农村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激励企业及民间资本以多样化项目投资农村产业。要深入推进高效的农村生产制造经营方式、多方面利益联结机制、多方面人才汇聚能量的高效体制建设。提升城镇乡村互促,吸引资金项目,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迁移流动,从而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3.强化队伍建设,培养技术型人才。
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引导带头作用。其次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及退役士兵带动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知网 《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时斌(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2] 知网 《以特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调研报告》胡勇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410006)
[3] 知网 《建设美丽村庄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上晓起村调研报告》
[4] 知网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分析与展望——以安徽省为例》项松林,孙悦 (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5] 人民网 《平顶山市示范区:“四点发力”实现经济“半年红”》
[6] 平顶山日报 《共赴和美之约|花山村:文旅融合共奔富路》
Mann
河南城建学院外国语学院强国有我三下乡实践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