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文化政策的号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共建文化强国,烟台大学“语同声”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7日日起在烟台市莱山区开展以国学与普通话为主题的支教活动。在本次弥足珍贵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三下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新时代青年的指路牌和前进道路上的光。
夏天是炎热的,更是充满活力的。队员们并没有因为炎炎酷暑而萎靡,大家对支教活动的满腔热情就像喷涌的火山,经过了前期多次相关资料的搜集整合、方案的敲定以及详细的讨论,我们抓着酷暑的尾巴,跨越山海,迎来了支教活动的启程。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踩着午后的碎光,我们走进了满是童声的教室。与我们想象的有些许出入,孩子们不是害羞腼腆的、一言不发的,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不知不觉中我们接纳了彼此,熟悉了彼此……笑声犹如起伏的波浪,打破了夏日午后的沉闷,伴随着蝉鸣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国学礼仪课上,孩子们总是踊跃尝试着上台表演,通过情景演绎来表达对国学知识的渴望,抒发对学习的热爱。让人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是,在一次表演结束后,一个孩子主动选择在留在讲台上与全班分享她的感受。我们团队所有人都记得她用稚嫩的语言磕磕巴巴的诉说着自己对“礼”的好奇与喜爱,记得台下经久不衰的掌声,记得她那双熠熠生辉的双眸。“不学礼,无以立”,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停留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浏览和背诵,他们开始自主探索,运用课下闲暇时间讨论,期待第二天同新鲜的文化知识的接触。每每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哪怕多一丝丝的喜爱,无穷无尽的动力就涌入我们的身体,令我们心生荡漾。
仲夏的晚风总会拂去我们内心的焦虑。在一个平常的傍晚,我们惊奇的发现孩子们将普通话从课堂带到了生活,孩子们玩耍时总是字正腔圆地交谈着,全不见初见时的方言腔调。那一刻我们真正有了激动到落泪的冲动,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孩子们对普通话的掌握,“语同声”团队推普愿望的成功,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的乡村振兴、文化昌盛,尽管是非常非常微小的存在,但我们相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就在这一刻,我们切实体会到了“
屋外的蝉鸣是渐渐倒数的钟声,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社会实践便进入了尾声。在告别课上,孩子们将美术手工课的作品作为离别的礼物送给了我们。他们脸上的不舍和眼里的期望是这个夏天夜里最闪亮的星,进入了我们的梦乡。
本次的社会实践不仅让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走出了“象牙塔”,真正步入社会锻炼自我,更撑起了乡村儿童们灿烂的笑脸,带给他们带去了一场特殊的文化夏令营,助力乡村教育的振兴。夕阳的余晖就像细纱,轻柔地笼起和风与花香,拥抱着小路上“满载而归”的我们。
这个夏天“语同声”再次上路,邂逅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投身”三下乡”活动,明晰了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当承担的使命和责任,立志为共建文化强国,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普语诵经典,薪火传万年。夏日的蝉鸣永不停歇,我们一直在奔赴夏日之约的路上。

丘丘的公众号
语同声官方正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