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进一步探索传统工艺之美,赓续非遗薪火,2023年7月10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开封市兰考县发展成就观察团来到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博物馆、铜瓦厢葡萄酒种植酿造基地、张庄村铜瓦厢葡萄酒庄开展调研活动,并与国家级葡萄酒专家、“仪狄造酒传说”非遗传承人、“铜瓦厢孙氏葡萄酒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孙军超先生进行访谈,充分感受铜瓦厢葡萄酒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当代价值。

醇酿悠久,品味文化内涵

38摄氏度的天气下,没有空调的室内似乎更加让人酷热难耐。然而当实践小队成员们踏入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博物馆,看到那陈列出来的一件件文物,躁动的心顿时平静下来,每个人都陶醉在中华文明的风情烂漫里。实践小队跟随着非遗传承人的脚步,走进铜瓦厢葡萄酒的历史岁月,聆听它的故事。

据史料考证,在今黄河东坝头段是铜瓦厢古渡口——古黄河南北重要酒肆集散地。而中国酿酒祖师,果酒鼻祖仪狄故里就在“铜瓦厢古镇”。仪狄造酒开果实造酒之先河,将大自然恩赐果实酿成美酒佳酿,福泽后世,历经四千年传承,累积了铜瓦厢丰厚的酿酒文化底蕴,成长为如今的兰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提到铜瓦厢葡萄酒的历史渊源时,传承人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着他身为兰考人的骄傲。他说道,“你可不能小瞧这一瓶瓶酒,这一瓶小小的酒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颇有历史渊源,咱们的果酒鼻祖仪狄故里可就在铜瓦厢呢!”与此同时,孙先生还特别强调了文化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现如今全球农业种植同质化严重的势态下,具有本地特色文化最为关键,他以皮鞋制作比喻,流水线下的皮鞋千篇一律,手工定制的皮鞋虽然价格昂贵,但却具有独一无二的美感。“咱们的铜瓦厢葡萄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来不是为了制酒而制作,更多的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

传承人的一席话引发了实践团队每个人的思考,让成员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见证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产业,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追根溯源,旁征博引,每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都凝聚着古人匠心智慧,历经岁月洗礼,辗转万千,与时下的人们展开邂逅,一生情缘,一醉知心。                                                        

(图为孙军超先生向实践团队介绍铜瓦厢葡萄酒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昊波摄)

融古与新,酿就非遗之美

实践小队又来到铜瓦厢葡萄酒种植酿造基地,孙先生很是热情,亲自倒下两小杯白葡萄酒供大家品尝。缓缓靠近酒杯,果香直扑鼻尖,很是怡人,令人陶醉。香醇的酒倏然划过舌尖,润润过喉,滑滑入嗓,暖暖入胃,它没有白酒的辛辣,散发着葡萄酒的温柔,口感醇厚,不上头,不口干,回味清新,让人留恋。这一奇妙的口感,激起了实践小队队员的兴趣,纷纷问道这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孙先生一路带领小队成员参观并解释道,铜瓦厢葡萄酒将传统古法酿酒技艺与现代科技葡萄蒸馏设备相结合,从而酿造出100%葡萄精华萃取的葡萄蒸馏白酒,这也是国内首家非遗葡萄蒸馏酒产品。孙氏葡萄酒酿造技艺传承至今,为确保孙氏葡萄酒质量,生产过程已对葡萄原料、设备、加工工艺、窖酿条件、陈酿方式有了较大改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在原料品种选择上,红葡萄酒生产采用赤霞珠、品丽珠、美乐、玫瑰香、黑比诺、西拉等国际名种葡萄;白葡萄酒采用雷斯林、贵人香、白羽等葡萄品种。其次在葡萄汁液的制备和调整上,酿制葡萄酒的葡萄必须先除去果核。红葡萄酒采用葡萄皮与葡萄汁混合发酵方式,白葡萄酒生产必须采用葡萄皮与葡萄汁分离,取汁发酵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对葡萄汁成分包括糖量、酿度进行调整。而在发酵上,葡萄酒发酵工程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过程,发酵容器选择有橡木桶、水泥窖池、不锈钢管等。而在陈酿过程中,新鲜葡萄汁经发酵制得的葡萄酒必须经过一个时期的陈酿和适当的工艺处理,使酒质醇厚完整,达到商品葡萄酒应有的品质。一般经过换桶、清桶、下胶处理、冷热处理等过程。而高端葡萄酒则需要橡木桶窖藏,采用地下酒窖储藏方式。在成品酒调配上,为保证酒质均一,保持固有特点,常在酒已成熟而未出厂时联样品评及进行化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调配方案。一环接着一环,在种种环节下铸就出醇香美酒的诞生。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铜瓦厢葡萄酒种植酿造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昊波摄)

芳醇乡愁,助力乡村振兴

在张庄村铜瓦厢葡萄酒庄中,孙先生又向实践小队展示了这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模式——将种植、加工、文旅相结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与此同时,该葡萄酒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其劳动工作者多为周边五十岁以上的农村农妇,通过提供就业,安排他们施肥、采摘葡萄等工作,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也进一步保证葡萄的质量,增进葡萄酒的口感。除此之外,孙先生还提出其产业的一个基本目标——通过购买兰考葡萄种植农户卖不掉的葡萄,减少这些农户的损失,保证其收入,并且将这些葡萄进一步加工成葡萄酒,实现资源效率利用最大化。在与孙先生交谈过程中,实践小队成员还了解到铜瓦厢葡萄酒其实是一家全国连锁店,选择在张庄增设店面,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张庄这一窗口文旅结合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张庄进一步的发展,让非遗之魅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种乡村振兴的模式,将劳动的汗水与农田的恩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乡土风情的画卷。它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同时呼应了民族复兴的号角。身处于新时代下,新青年应当以铜瓦厢葡萄酒为榜样,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发展的思维,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孙军超先生为实践团队讲解铜瓦厢葡萄酒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昊波摄)

在历史长河冲刷淘洗的岁月中,需要披金拣沙的是中华文明。斗转星移,在世界浪涛风起云涌的波涛中,需要坚守弘扬的也是中华文明。今日的铜瓦厢葡萄酒探寻之旅,让团队的每一个人收获颇多。站在铜瓦厢葡萄酒庄的酿酒间,实践小队成员不仅畅游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品味到了美妙的口感和香醇的味道,更感受到了传统非遗的珍贵与乡村振兴的力量。成员们思考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意义,沉醉于铜瓦厢的文化长河,惊艳于葡萄酒特有的温柔与醇香,感叹于一家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怀揣着对非遗魅力的赞美与敬仰,共同见证铜瓦厢葡萄酒庄的辉煌与繁荣。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小队队员们更加坚信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新时代下,青年们应当秉承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用行动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怀揣着对非遗魅力的赞美与敬仰,继续探索传统文化的宝藏,为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让铜瓦厢葡萄酒的醇香永远在味蕾上荡漾,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见证,民族复兴的象征。大家携手前行,共同书写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

通讯员 钱泓泽 查军乐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