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渠十年筑造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精神源自于修建红旗渠的伟大事业,是中原人“不服输、不认命”的力量凝聚。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对青年一代提出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时代传承永铸红旗渠精神。以系统观念推动红旗渠精神铸魂育人要充分挖掘红旗渠精神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理论系统、认知系统、生态系统,在多场域的互通联动中提升红旗渠精神育人的高度、效度、深度。

一是要建构育人理论系统。“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的主阵地,从根本上看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树立正确价值追求。首先,在“原理”课程中阐明红旗渠精神的哲学内涵。红旗渠精神全面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承认了当时所处的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的客观性,又充分发挥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理解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出发使其成为在实践活动中解决主观和客观矛盾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毛概”课程中要加强政治观和人民观教育。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对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道理的深刻诠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实践和发展,同时也是党领导人民改天换地的一次生动实践。因此要在“毛概”课程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铸牢思想之基。在“思修”课程中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物质生活改善但精神上不能松懈,新时期仍面临众多挑战,要教育青年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决心和勇气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贡献。

二是要建构完备认知系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知、情、意、信、行的整体投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观。首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方面阐释弘扬红旗渠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相耦合的内在因素,引导广大青年读懂“红旗渠精神永在”的重要论断,厘清红旗渠精神的新时代意蕴,教育引导青年打牢理论功底,增强党性修养,形成对党和人民的正确认识。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理论灌输中讲述鲜活故事,在故事讲述中阐明深刻道理,教育引导青年以高度的情感认同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坚定意志。其次,在知、情、意的相互驱动中引导青年形成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在传承红旗渠精神的实践中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让思想更加纯粹,精神支柱更加坚不可摧。构建认知系统重在教育引导青年知行统一,不仅要求“明道知理”,而且要求务实笃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教育引导青年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在行为的反复强调中深化认知并最终实现知行统一。

三是要建设育人生态系统。发挥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就要建设课堂、校园、网络、场馆等多场域互通联合的育人生态系统。首先,在课堂中形成“教师—学生—内容”的三角互动,引入图片、视频、故事生动展现红旗渠精神的时代记忆,在情景交互中让学生对红旗渠精神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将红旗渠精神以生动化、生活化的形式融入校园文化中。以展板、动漫、话剧、唱歌、展演等形式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校园生活,增强红旗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可行性和育人实效性。再次,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各类媒体开辟红旗渠精神宣传专栏,加大窗口展示和公益广告投放,创新宣传方式增加话题互动,以红旗渠精神为题材创作网络作品,在网民互动中传播红旗渠精神。最后,用科技赋能红旗渠纪念馆建设,在实物制作、展品布设、历史呈现等环节给观众更加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加震撼的情感体验,以历史影视、歌舞专场等形式还原劳动者修建红旗渠的时的工作、生活、劳动场景,在情景再现和互动体验中加深对红旗渠精神的深刻认识,有助于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新篇章。

十年鏖战,愚公移山。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一沟一壑挖出来的,是中原人对抗风险挑战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缩影,也是同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出的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的。以红旗渠精神推进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的实现,需要我们以系统观念优化红旗渠精神育人实践路径,将红旗渠精神渗透到时代新人培育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转化为推动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

(作者:宋璐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