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蝶


近期,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各种找“搭子”的信息,“周末想去看电影,找同城电影搭子”、“找能随时聊天的聊天搭子”、“暑假找游戏搭子”……

“搭子”社交是最近年轻人群中流行的一种新型社交关系,双方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识,搭伙完成某件事情。“搭子”之间的关系浅于朋友,又重于普通同学和普通同事,主打某一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关系具有临时性和目的性。

(微博搜索栏中的“搭子”关联词)

为什么年轻人选择“搭子”社交?

在陌生的城市和环境里,解决了温饱和生计问题后,年轻人还需要什么?答案可能是“陪伴”。

李圆梦是一位在哈尔滨读大学的河南女生,毕业之后,她又去了齐齐哈尔工作。“我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陌生城市上班,身边认识的朋友很少,以前的朋友因为距离远,还有时间很难统一,平时难以聚到一起”。在李圆梦看来,“搭子”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但能在需要陪伴的时候及时出现,对她来讲就是有意义的存在。

现代都市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在求学或工作时面临社交困境。一方面,由于环境、距离和时间等原因与老朋友之间的联系变得困难;另一方面,有限的社交圈子限制了结识新朋友的可能。通过网络寻找“搭子”,能有效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友障碍,最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能够互相陪伴的人。

(图源网络)

王衡林是一名FPS游戏爱好者,平时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玩游戏。“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会沉浸在剧情里面,但是慢慢地游戏视觉体验没有那么强烈了,这种时候就需要其它东西,比如找个搭子一起玩,能让游戏不那么枯燥,会产生新的乐趣”。他想过和身边的朋友一起组队玩,但是有的人对这款游戏不感冒,有的人设备硬件上不匹配。所以,大部分时间王衡林都是和“游戏搭子”一起组队开黑。

“我在外地上学,社交圈比较有限。身边也没有爱拍照和会拍照的朋友,所以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拍照”。小依(化名)是一名大二学生,在课余时间,她想尝试经营自媒体账号,拍摄是一项必备技能。通过和搭子一起拍照练习,现在,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可以辅助账号建设的基本拍摄操作。

小依用一个词描述了她和“搭子”之间的关联:“拍照”。但其实,拍照只是她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搭子”社交正是针对特定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主打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除了以上类型之外,社交媒体中还有“电影搭子”、“陶艺搭子”、“排球搭子”等各种“搭子”可供选择,依靠相同的兴趣点,把相似的人们集合起来,这就是“搭子社交”的最大功能。

“搭子”能否作为一种情感补偿?

快节奏的生活中,随着工具性社交的泛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情感补偿出现部分空缺,偶尔的孤独感成为避免不了的问题。为了填补这部分空缺,年轻人转向从网络中找寻特定的情感补充。

王诗雨日常活跃于各类社交平台,她的“搭子”是跟她在同一城市、不同学校的一名女生。“我不喜欢孤独,想有个伴一起分享生活里有趣的事情。本人分享欲爆棚,可能有时候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好意思跟舍友或者好友说,就会选择在网上找人倾诉,说完可能以后就不会联系,也不会再见面。”谈及“搭子社交”,王诗雨感慨,“现在我好像更加依赖网络了。”

现实生活中,想要和朋友们保持兴趣和空闲时间的同步相对较难。而在互联网上,简单地通过帖子筛选,就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搭子”。和“搭子”约好时间一同玩耍,在活动结束后各自回归生活或相约下次继续,这种关系对年轻人来说更为方便直接。

因为有着明确的共同目的,“搭子”之间的相处也更加纯粹简单,让人们能够沉浸于和“搭子”共同的兴趣体验,让双方能更加敞开心扉、倾诉烦恼,将彼此陪伴的价值最大化。

从“搭子”关系到亲密关系?

“搭子”社交和其它亲密关系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同时,“搭子”关系也有进一步转化为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游戏搭子”能否发展成好朋友?王衡林表示:“如果经常一块打游戏,会有想跟对方交朋友的想法。平常没事就想要约着一起打游戏,也会在打游戏的时候聊一些生活中的话题,在拿不准的事情上问问他的想法,因为只聊游戏有时候可能会尴尬冷场,慢慢就会感觉关系比一开始的时候更近了。”

最开始找“搭子”时,王衡林有自己的一些条件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替他筛选掉了一部分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匹配的队友,如果有某个特点让我觉得这个人不错,就会通过加好友的方式去认识。如果他过于焦躁,或者言语轻浮,这种一般都不会考虑,不适合做‘搭子’,更不用说好朋友。”

根据不同的目的,“搭子”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相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交往双方既可以选择保持具有边界感的“浅社交”,也可以选择进一步发展为亲密关系。

有网友表示,虽然找“搭子”一开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在相处过程中,如果发现彼此三观相似、性格合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发展。

而实际交往中,更多年轻人并不打算将“搭子”升级。李圆梦觉得,“搭子”社交的最大的优势是在维持关系上没有太大压力,认识新朋友也更方便,不被关系束缚的同时还能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搭子”只做“搭子”就好。

相较于更加正式的社交关系,“搭子”社交能降低情感成本,不需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维持,既满足了年轻人连接社会的心理需求,又能为他们的独处和自由空间留白,实用性与松弛感并存,所以更为年轻人青睐。

(小红书“搭子”交友贴)

“搭子”背后的社交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董晨宇老师在哔哩哔哩平台发表了自己对“搭子”社交的看法。

他从社会学视角解读了“搭子”现象,认为“搭子”关系并不稳固,当“搭子”越界或没有把握好分寸时,这种关系可能会面临正向或负向的瓦解。以都市打工人为例,他们一方面渴望社交、倾诉与被理解,另一方面又惧怕表达和被看透,所以需要一种情感补偿来缓解这种孤独感,因此就有了“搭子”来满足这种浅层的亲密需求。

在董晨宇的视频评论区,有网友称:“因为在朋友里找不到有共同爱好的,只能在共同爱好里找朋友。”但也有网友觉得:“这种社交方式的兴起是人与人之间情感降级的表现。”

“搭子”社交是一种适应时代变化和年轻人需求发展的新型社交模式。选择“搭子”社交,根本原因在于它更符合年轻人的社交需要,能让他们获得更随性、更自由、更丰富的社交体验。同时,“搭子”社交也体现出部分年轻人的社交哲学,他们渴望连接又惧怕连接,于是有了各种替代式关系的出现。

总之,“搭子”社交有其本身独特的优势和劣势,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其意义和价值。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实习生 李倩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