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者,散也----出自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姫父亲蔡邕的《笔论》。这位蔡邕先生,大有传奇,生性至孝,蔡邕孝母,决不逊色于二十四孝中任何一位孝子贤孙,孝至愚纳,但才华横溢,且大有情性。曾被汉贼董卓强召为祭酒,为董卓所欣赏,有过三日之内,连升三级的特殊经历,官至左中郎将,后又被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董卓被王允用貂蝉施以美人计诛杀后,这位蔡邕先生,不识时务,还曾在王允的宴会上,为董卓之死感慨万千而大鸣不平。被王允无端下狱,最终卒死于狱中。故尔后人王夫之赞叹曰:
“蔡邕意气之士也,始而以危言召祸,终而以党贼逢诛,皆意气之为也。”
----这可能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原因。有时候,性情也决定才情,比如这位大有情致的蔡邕先生,博通经史,尤善词赋,更精于书法,其“飞白”隶书,骨气洞达,妙有绝伦,爽有神力,余音绕梁,在天地之间。
书者,散也。精通音律的蔡邕先生之论书法,如若在天地之间弹奏一曲《高山流水》,散淡怀抱,放下心情,任情恣性,一蹴而就,率性以真,纵横象者,写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精神。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
-----没有什么比这更确切的了,如果,中国书法也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书的话,应该首推蔡邕这篇《笔论》,而孙过庭的《书谱》次之,李斯的《仓颉篇》再次之,难道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