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我抒写了26部500万字见证郑州的“独家记忆”。
1959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火车把一个少年甩在了郑州车站,他抚摸车站蓝砖墙,流下了眼泪,他要当作家,在郑州这座城市置放灵魂与文字 。这个少年就是我。我早在1956年,听父亲说过郑州座城市,他说他工程队候队长动员职工来郑州建火车货运出发场时,说郑州这个城市应该有你喜欢、惊叹却无力购买不敢问津的商品存在、否则这个城市真是糟糕透顶了。去吧,同志们,听后,我也深深地为自己喜欢的这样一个人城市吸引,而不是惭愧或其他。父亲的铁路修到了郑州,我选择了定居郑州。
父亲修铁路是从70多年前开始的,在山东临清常园,一个方脸浓眉的山东汉子,在自家的田头看着如刮狂风一般的“过蝗虫”,蝗虫飞过,庄家根苗不留,他仰天长叹,走老一辈的路“闯关东”,便携妻带子,还有一把篦刀,那是他因上学被“胡子”即土匪抢走,奶奶当场争夺,被胡子一棍闷死,对大奶奶(父亲的大娘)说:要人,枣庄树上放10块大洋,要人,枣树下收尸。大奶奶从娘家借来钱,夹到枣树上,父亲被扔在枣树下。大奶奶让父亲从小学一门手艺—-编竹器。四十年了,父亲回老家山东临清,让妹妹写信给他的师兄弟潘世安,说:世安兄弟,咱俩几十年没见面了,你拿个篦刀举起,我会认出你来,火车出站口有人高举篦刀,父亲大叫一声:世安兄弟!嘡啷一声篦刀落地,这声响整整等了四十年!
“闯关东”,父亲在中国的铁路重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昂昂溪干上了铁路。他从“重镇”修铁路到中国铁路交通枢纽郑州,他在昂昂溪工务段当班长,他在郑州当领工员,带员工和千余民工修建郑州北站,在昂昂溪,1945年来了个叫郭维城的军代表,发展父亲加入共产党,带领他们破坏日本人管控的铁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又在军代表带领下维护苏联人管控的铁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军代表又带领他们给志愿军运炮弹,母亲说,你爸一个月穿烂几双鞋,我都做不及。父亲离休后,又返聘到郑州铁路局三队老战士协会当顾问,他对我说,现在退下来的铁道部副部长郭维城,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啊!
我出生在中国铁路重镇昂昂溪,从小就听惯了火车的鸣叫声,从儿时到少年,随着父亲舖设的铁路从关外搬家到关里,吉林、辽宁、陕西、河南,……日子有点儿像吉普赛人,区别是:吉普赛人坐的是牛拉的大篷车游走世界,而我们乘的是闷罐车,偶尔也坐票车,一次次,火车将我们像甩车皮一样甩在父亲新铺设的铁路线上。这种日子,让我充满了新鲜感,火车的响动已注入了我的生命。唯一的遗憾,不稳定的生活,上学也不稳定,仅小学一年级我就上了三次。
1956年,年轻的山东汉子已进入中年,他参加了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车货车出发场——郑州枢纽站的建设,他领三千民工,挖土方、架铁轨,1959年提前一年建成。
1959年,我们兄妹几人从西安来到郑州,住在父亲的工作单位郑铁工程三段三工区的工人居住的工棚里,扒块地方就是家。工区所在的地方叫兴隆铺,距枢纽站300多米,日夜都能听到北站上空高音喇叭的声音:由往南边开来的6622过来了,由北向南的3367开过来了!
2009年,建国60周年,选大国60个地标,我写郑州北站(枢纽站)入选,北站领导宴请我,我去了,先看宽达5公里的铁路线上几十辆火车惊天动地的轰鸣,北站领导说,你这个作家对北站这么熟悉,我说,我是“铁二代”,父亲参加了建设北站,北站领导全体起立,举杯致意,那天我一醉方休。
没曾想,沿着铁路线搬迁游动的我竟在郑州这座城市生活了60多年,这个城市将我这个小山东养育成老郑州,大河报小记者采访我,在《大河报》发文《赵爷爷心中的郑州》,说:谁要是说郑州不好,赵爷爷一定会跟他急眼。
郑州是3600年前的早商亳都,它曾经供养过善良的灵魂,有过英雄豪杰,如今仍在给我们传递远古的信息,使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有一种特别的安然与恬静。
中国古都确认始于1929年,史语所掌门傅斯年,就是1919年5月4日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反对卖国条约的北大学生,他又带学生火烧赵家楼。1929年列4大古都,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1939年又列开封、杭州为古都。1983年,中国古都学会安阳为古都,2004年,郑州入列第八大古都,3600年的商都,年龄大,入道晚,人称“少年老城”。
令我充满温情与敬意的还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郑州拉响了汽笛,它使郑州成为中国工运圣地,二七名城,二七精神就是郑州的城市精神。
大工业文明的曙光刚刚照亮中国大地,中国的铁路工人跃上了政治舞台,在郑州普乐囩召开的京汉铁路工人总工会的成立,这一天:1923年2月1日,亘古未有的工运大戏在郑州上演,2月4日总罢工,2月7日,军阀枪杀工人领袖,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工运圣地诞生了二七精神:忠诚、有信仰、集体主义,不忘初心,为劳苦大众服务。
50年,我倾情致真抒写郑州这座城市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五千年文明的修炼与操守—中国第八大古都郑》《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在郑州》和古今人物26部500万字。
人类有共同的文化属性:祟拜欲,崇拜,使人的生活有光亮,有所附丽。我崇拜古代郑州人,写出《子产:两千年金水一条河》,写出《列子寓言:人类精神的共同诉求》,我崇拜当代人南丁,他是安徽人,早已“咱河南、咱河南”了。他缔造文学豫军,与其他各文学军团共同撑起中国文学的晴朗天空。建筑学界,我崇拜郭黛姮,她是北京人,是建筑巨匠梁思成的弟子、助教,她在清华学生时代,来登封整修少林寺,身为教授时,她指派老师和学生丈量嵩山的“体量”为八项十一处历史建筑群测绘,建档案。2006年嵩山申遗,她派学生助力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郑州有了第一张世界名片。
郑州人当铭记!

富海说郑
郑州知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