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家住高新区樊魏路余岗新市民公寓的张女士,骑着电动自行车,一路打听,来到了樊城区董家台社区幸福路12-20号,当她看到“薛师傅裁缝店”这一招牌时,高兴地说:“终于找到了。”
“我有一件体恤衫,很喜欢,现在想改个款式,经人介绍便找来了。”
“那你可找对人了,薛师傅能把顾客的‘旧爱’改成‘新欢’。”
薛师傅名叫薛兆荣,今年58岁,是一名把改衣服当成雕琢艺术品的裁缝。
薛兆荣是襄州区黄集人,初中毕业后,她就来到位于樊城区施营社区新华服装厂打工。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后,她开始从事要求不高的一些缝纫活儿,比如劳保手套、皮毛大衣等。
薛兆荣勤奋好学,不懂就问,很快成为厂里的骨干。而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期间,她做过工衣、中山装、军干服、航空服等要求高、工序复杂的衣服。而这也练就了她高超的缝纫技术。
从新华服装厂出来后,薛兆荣辗转多处打工,但均是服装企业。2007年,她开始自己当老板,开了“薛师傅裁缝店”。
“薛师傅裁缝店”主要承接换拉链、改衣服的活儿。“改衣服要比做衣服更有市场需求。”薛兆荣说,很多人购买了喜欢的衣服,穿了一段时间后,舍不得扔,想改款式;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购物,买来衣服后发现不太合身,也需要改。
虽然市场需求大,但改衣服是一件费时费力、要技术又不赚钱的活儿,“改一件衣服所费的时间可以做三件新衣服。”薛兆荣说,“改完后还不能收费高了,人家一件旧衣服,收高了还不如人家再买一件新衣服。”
曾经有一位女士想改一件内衣,但没有同颜色的线,双方商定用颜色相近的线。改好后,女子不满意,薛兆荣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把线拆掉,并建议女子到布艺市场寻找同颜色的线。女子转了一大圈回来了,没有买到同颜色的线,她表示:还用刚才拆掉的那种线。。。。。。
尽管如此,薛兆荣仍然坚持做了下来,她说,自己从事裁缝工作40年,经手的每一件衣服,就像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用心用情,把它做(改)得精益求精,力求没有瑕疵。
2022年春天,一位小伙子骑着共享单车找到薛兆荣,说想改一件西装。跑了几个地方,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经人介绍,便过来了。
得知小伙子的这件衣服既贵又有特殊意义,薛兆荣更加用心,与小伙子进行了充分沟通。小伙子同意后,薛兆荣立即动手改衣。几天后,小伙子前来拿衣服,现场一试,顿时激动了:“阿姨,您的手艺太高了,效果比我想得还好。”
从此,小伙子就成了薛兆荣的“铁粉”,每过一段时间,他就拿过来四五件衣服要求改,或者介绍朋友过来改衣服,至今薛兆荣已帮小伙子和他介绍过来的人改了30多件衣服,每一件都十分满意。
据了解,薛兆荣现在的客人中,像小伙子这样的人有很多,改的衣服品种也很多,有西装、皮衣、羽绒服、衬衫、体恤衫等。
“只要顾客有需求,基本没有我做不来的。”薛兆荣自豪地说,而且她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顾客提出对方想不到的建议,最终会把顾客的“旧爱”改成“新欢”。
因为高超的手艺,位于高新区深圳工业园的一家服装企业先后多次上门邀请薛兆荣加盟,每月最少1万元工资,外加年终绩效,但薛兆荣婉拒了,始终守着她的小店,挣着每月2000多元的辛苦钱。
她说:“每改一件衣服,就是我的作品。顾客满意了,我就特别有成就感;顾客开心了,我就特别快乐。”

襄江记事
个人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