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澜湾校区 刘惠芳

受疫情情况,有两年没回婆婆家过年了。这两年间的沟通和聊家常都是借助网络。尽管线上距离很近,通过镜头一样能看到彼此的状态,但能回家看看,和婆婆面对面一块吃饭、聊家常,却是老人的迫切心愿。

在农村,进入腊月就开始忙着备年货。过了腊八,婆婆就和弟妹着手蒸馒头,婆婆知道我喜欢吃她做的手工馒头,每次过年回家,带回最多的就是菜包、豆包和馒头。蒸馒头可是婆婆准备年货中的大工程,需要提前一天醒发面粉,提前几天准备各种馅料,等面醒发好,就着手开蒸了。在老家还保持着烧大锅台的习惯,做好模型的生馒头在超大锅中被加热,总是馍香四溢,闻着就想掉口水。烧地锅是一个技术活儿,过年蒸馒头烧锅,婆婆总是亲力亲为,她害怕年轻人掌握不好火候,火过大过猛馒头会硬,馍皮会变色,蒸出来口感不好。每次蒸好出锅的馒头和包子都会放在篦子上放凉、装袋、存入冰箱,等我们返程前放在纸箱里让我们带回。

婆婆生于农村,第一次出远门就是我和爱人结婚时,跟着公公来郑州,第二次远行是到郑州看望我们刚出生的孩子,不巧的是孩子在月子里得了肺炎住院,在郑州住了几天就回去了。这期间,孩子的姥姥在家里接待的他们。

虽然孩子姥姥和婆婆只见过两次面,但每次姥姥提到婆婆总是唠叨:什么时候把阳阳奶奶接过来住段时间,带她出去转转。老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想的。孩子姥姥和婆婆一个属相,只是姥姥比婆婆大了一轮 。每次姥姥想起婆婆总说阳阳奶奶人长得好、干净、利落。姥姥说的都是真的,我的婆婆在老家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在农田里干活,除了庄稼绿油油的,田地里没有一棵杂草。我自小生长在农村,也跟着家人在田里劳作过,杂草总是拔了一茬又一茬,等到庄稼的涨势盖过地里的杂草,就不再拔了,一直等到庄稼成熟收割完后,地里面也逐渐成熟结籽的杂草就裸露出来了,这个时候就借用翻土机,把杂草压在土里面变成绿肥了。我曾经跟着婆婆去地里掰玉米,就问爱人是怎么把地里的杂草清理的一棵不剩的,他就轻描淡写地说出一句话:“没事就到地里拔啊。”可能在爱人的记忆里,庄稼地里不长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我,却能体会到种庄稼的辛苦和不易。

婆婆除了种庄稼厉害,她的一双手还能做衣服绣花。我家孩子小时候穿的棉衣、连脚裤、带的虎头帽、穿的虎头鞋都是婆婆一针一线制出来的。每次孩子穿戴整齐出门都能引来一阵夸奖声,都夸婆婆的手艺好。现在看来,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寄托着无限的深情爱意在里面。

孩子姥姥和婆婆都是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两位老人在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只见过两次面,但彼此牵挂、思念常在。在郑州,姥姥总是唠叨要我们邀请婆婆来家里住。回到老家,一下车婆婆就拉着我的手第一句话就问,孩子的姥姥身体可好,精神怎么样,腿还疼吗,吃饭怎么样。孩子的姨妈和舅舅身体怎么样。一连串的问候,寄托着婆婆对我们长久的思念和牵挂。

今年回家过年,住了五天,临行前,婆婆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问,能不能在家多住几天。一会儿自己又解释,还得上班呢,不能在家多住。一番话,说的我心里酸酸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我和她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临上车出发了,她悄悄给我说,她在装水果的袋子里放了二百元钱,是给孩子的姥姥的,我推说不用了,姥姥现在年岁大了,不会一个人外出购物了,平常都是一个人陪着的,花不了钱,但婆婆的心意心领了。再加上钱不多,就没有下车推让。回到郑州,在整理物品的时候,留意水果袋里的钱,打开一看,哪里是二百元,是八百元。我瞬间明白了,过年给她的一千元压岁红包里,她抽出二百元象征性地收了,把八百元还回来了,说是给孩子姥姥的。她没有和我说实话,害怕我不带,就用这种方式让我把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带给相距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位老人。

我把这份爱意带给孩子的姥姥,也让我和我的爱人、孩子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子欲养而亲不待,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姥姥也已经是九十岁的老人了,借着今年暑假时间,一定把两位老人接到一块儿,让她们再见见面、叙叙旧。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