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腊月过得特别快,转眼就到了年关的最后一天一一“除夕”,人们挂神像、放鞭炮、迎新春。 吃饺子蕴含着团圆、合欢、兴旺、新旧交替之意。有的人家在饺子馅内放一枚硬币,谁吃到了就寓意着来年运气好。旧时冬储菜只有白菜、萝卜、大葱等,饺子馅多以萝卜、白菜、大葱、加点猪肉或羊肉馅为主。穷苦人家也会“回家称下了二斤面,包顿饺子过个年”。可见在我国百姓中,过年吃饺子是多么重要。 春节为了吃得丰盛些,常把各种好吃的食品留在“大年下”享用。郑州辟为商埠后,来郑经商和务工人员渐多,南方人过年吃火锅、年糕、糍粑、等习俗也带到了郑州。过年家里要炸各种食品,摆在桌子上放凉,贮备起来,准备招待亲朋。孩子们不时地抓几个尝尝,到了吃饭时,肚子已经填饱了。平时最爱吃的饺子,此时也吃不了几个。
小时候听大人说,大年三十守岁福到,我就强打精神,但不久还是在大人怀里睡着了。
初一 初五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煮饺子,摆供香,祭祖先,爆竹连连。大年初一“男不拿笤帚,女不动针线”,“骡马歇一”,连牲畜也要休息一天。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裳,第一件事就是拜年。堂前点起大红烛,摆上糕点、水果,依长幼辈分,拜天拜祖先。幼者向长辈叩头拜年,称“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祝贺又增长一岁。旧时给长辈拜年多行叩头作揖礼,现在多行鞠躬礼替代。
正月初一吃年饭,全家团聚,品尝酒水和佳肴。黄河大鲤鱼是郑州特产,旧时郑州人并不太喜欢吃鱼,只是取年年有余(鱼)的谐音美意,讨个开年大吉,鱼成了过年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拜过年,口袋里有了钱,看到东大街上有许多赶小毛驴的赶脚人,花点钱,骑上小毛驴,到老坟岗转悠一圈回来,那是最快活的事。
小时候我最喜欢回乡下姥姥家过大年,乡下地方又宽又大,可以跟着小伙伴们到处疯跑。初一早上,同族长辈带领家人,挨家挨户拜年,尽说些吉祥话,我还能收获三核桃两枣的,十分开心。
“过大年”走亲访友是一种礼仪和美德,可以增进友谊。给有恩于自己的人拜年,还要带上礼品。平时有点小过节的人,年节时走动一下,很快就会雾消云散。 ,
旧时郑州城郊农村有些特殊的习俗,大年初一趁天不亮,到地里拾谷茬(谷子收割后留到地里的根),必须在天亮前赶回家。“大年初一拾谷茬,金子银子往家里爬”,如果天亮了,容易遇到人,正往家里爬的金银会被别人发现、捡走。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丈夫跟随妻子,带着儿女,提上礼品到岳父家拜年。新女婿有重礼三年的规矩,女婿要送上条子肉、馒头、点心等礼物。娘家会在中午用最丰盛的饭菜、美酒招待女婿,女儿须在晩饭前回到婆家。临走时,姥姥会给外甥送一个栆山(枣馍)带回家,孩子们很得意,常与伙伴们比比谁的枣山大,枣山摆放在堂屋的条几上,舍不得吃。
老郑州乡下人初三不走亲访友,有上坟扫墓的习俗,年节前后人很劳累,习俗归理,让人们在家休息一天。初四是父母回访出嫁闺女和亲朋之间拜年的日子,大路上人增多,有走路的、推车的、赶牛车的。
初五又称“破五”,有送年的意思。过了初五,就可以打扫庭院、清除垃圾。初五商店开门营业,农民计划春耕,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人们都非常重视初五,不少人家举行接财神、敬财神的活动。
史金腾
史金腾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