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卫国

来源:七一客户端

十年,时光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村庄就坐落在时光之河的两岸,一侧是昔日的村庄,另一侧是洋溢着城镇气息的村庄。

十年前的乡村早晨充满了古老的诗意。仔细听,空旷的周遭有细微的声响。露珠从叶片上滑落,小鸟扇动着翅膀,河流冲刷石头,微风掠过树梢,乡间早晨有声音却不显得喧闹。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村庄,如同一幅气韵流动的水墨画卷,成排的房屋、低矮的屋檐、烟青色的厚砖,鱼鳞状的瓦片,一座石桥,桥头老柳树,柳树低垂的细叶,都让这幅画生动起来。

穿过一条土路,路两旁有密匝匝的芦苇荡,小路尽头是堤坡,堤坡上有个退水闸,闸连着水渠,水渠和小路平行,和堤坡构成了村庄地表之上的经纬线。这时,青蛙听到了行路人的脚步声,“扑通”一声跳进了水渠,躲在水草阔大叶片下面。

若是沿堤坡上行,村中房舍尽收眼底。小时候,在暮色四合的傍晚时分,站在堤坡上,隔小河可看见袅袅炊烟从不同院落升起,心底泛起了暖意。炊烟是慰藉也是召唤,炊烟升起之时,农人扛起锄头,小孩子赶着自家的几只山羊,㧟着一篮子猪草,开始结伴向家走去。

收工后,也有赶着黄牛的老伯和牵着毛驴的后生,牵着黄牛和毛驴的虽不是牧童,却也有“牧童驱犊返”的诗情画意。在暮色中,黄牛和毛驴抖落了身上的尘土,迈着安闲的步子,走进了院落。

午后的时光,寂静中显得神秘安详。只有堤坡上的蝉“知了、知了”叫个不停。“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每次读到这两句诗,我眼前闪现的都是村庄夏日屋后的时光。声声蝉鸣中,一只黄狗卧在当街门楼下面阴凉处,伸长舌头喘着气。院子里一棵大槐树下,松软的土窝中蹲坐着几只芦花鸡,鸟雀也躲进树荫中午睡了。有那么一刹那,我甚至感觉时间停止了流动。

那些原本的日子向前一晃,身后的时光就老了,往事便在记忆的角落里铺展成一个又一个片段。老屋正蹲坐在时光的深处,除了烟青色的砖,还有檐前的滴水琉璃瓦,这滴水琉璃瓦就像是老屋的眉。

老屋屋顶铺着一层鱼鳞一样的瓦,瓦沟里覆盖着厚厚的青苔,瓦垄间窜出参差不齐的蒿草,像乱发。从滴水琉璃瓦上雕刻的精美图案,依然可想象老屋当年风采。门早已在时间的风吹中斑驳了,只留下岁月熏染的黑。老屋院落中间,老祖母坐在铺展的席子上,唱着古老的歌谣,歌谣伴着天上的月光,落在了小院的地上。

十年前的乡村,遥远时光里有诸多物象可以直接入诗。斑驳的木门、屋檐下的燕窝、清凉的河水、斜翅掠过河面的小燕子、小河里的游鱼,河岸附近的垂柳、红蓼、碎叶莲。

十年前的乡村有田园诗意的一面,其实那时候的乡村大地上也充满了劳累和贫困。麦黄季,父亲和哥哥手攥镰刀,一把把镰刀过后,田地给阳光和风腾出了地方。我跟在父亲和哥哥身后,将散乱的麦子整理成捆,麦芒夹带着暑气将我的身子扎得热辣辣地疼。收秋时,玉米秸秆在我的身上划了道道印迹。累和艰辛促使我逃离了乡村,我拼命苦读,本科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父母捉襟见肘凑学费的那一刻,我洞见了贫困的伤痛。

乡村在时间的推移中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十年过去了,故乡的土路不见了,密匝匝的芦苇荡消失了,烟青色的砖、低矮的屋檐都隐于岁月的褶皱之中。村庄中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墙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前的自行车、架子车已被造型各异的小轿车取代,城市和乡村原本泾渭分明的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

住在我家老宅右前方的强子,十年间他开着一辆运载瓜果的大卡,辗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车轮滚动的艰辛换来了腰包的充实,如今他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了一座两层小楼。我家老宅后边的阿刚,乘着建设的东风,购置了两部架桥铺路用的下锤打桩的架子,每年过春节就带十几个后生出去施工。这十年间他的足迹到过湖南、湖北、山东、陕西的土地,如今他在老家盖了小楼,还在县城购置了新居。

这十年间村民和城里人一样,也吃上了自来水,压水井成了历史,以后只能在乡村日志中出现。夜幕降临时,再也望不见袅袅炊烟在故乡的院落升起,家家户户都用煤气做饭,省时又环保。暑假我回乡,看见天然气的管道和接口都已经装备到位,要不了多久煤气罐也将隐于时间的幕布之后。

乡村生活的另一处明显变化是收麦、收秋、播种都进入了机械化操作的时代。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收割机收麦的现场,但从乡亲们陈述时洋溢的笑脸可以推敲出他们内心的幸福。我对门的兄弟,不止一次跟我说,收麦机过去之后机仓里是干净的麦粒,地里的麦秸秆已经粉碎了可以作为秋玉米的肥料。收秋也是机械化,收割机过去,载回来的是脱了包衣的玉米棒子。

乡村面貌的改观真实可见,柏油路四通八达,就连街道和小巷都是硬化过的柏油路面,乡村以新的姿态与外界相连。面对着眼前平整洁净的柏油路面,我将小时候阴雨天道路上泥泞难行的记忆封存。

母亲曾感慨地说:“谁能想到日子过到现在,家家户户都坐上了小汽车,这可不就是神仙般的好生活!”

十年前的乡村与现在的乡村交织叠印后,在我情感的深处形成了一种指向,既指向过去的岁月,也指向心头的温情。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乡村也在时间的洪流中款款前行,与时俱进的乡村一定会承载更为美丽的乡愁。

作者简介

高卫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