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奔腾不息,“枢纽之城”发展脉动愈发强劲。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货运量与人员流动量实现“双增长”。郑州持续推动交通枢纽优势再造,枢纽经济能级实现新跃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交通动能”。

空中“枢纽”架起横跨洲际的“金桥”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前三季度,郑州机场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稳步增长,新增并加密了多条通往全球重要货运枢纽的航线,全货机航线网络持续完善。一批批高端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生鲜产品在此高效集散,展现出郑州对外开放的澎湃活力。

目前,卢森堡货航常态化运营8条以郑州为中心的洲际货运航线。今年1—9月,在郑货运量达10.52万吨,占郑州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的22.9%。中原龙浩航空在郑货运量连续两年翻番,成为郑州枢纽建设的重要力量,“双货航”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

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建设加快推进,两地货运航线不断加密。今年前8个月,货运量已达去年全年的5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中豫航空已与沙特、埃塞俄比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达成合作意向,一个辐射东盟、连接中东与非洲,通达欧美和拉丁美洲的“双枢纽”体系正加速形成。

目前,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单体货库面积和货邮保障能力位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三大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全球前10大货运航司中已有8家落户郑州,集聚物流企业170余家,年货邮吞吐量跃居全球前35位,国际货运量位居全国第5。郑州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打通了覆盖全球的航空物流网络,为我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样板,“双枢纽”模式正逐步推广至更多国家和地区。郑州海关积极推动“郑州-布达佩斯海关关际合作项目”,助力打通中国与中东欧、东盟的空中物流通道。今年前三季度,该关监管郑州至卢森堡、布达佩斯、吉隆坡“双枢纽”货邮量达13.5万吨,约占全部国际货邮量的30%。

近年来,随着郑卢“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推进,豫卢及豫欧间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今年前9个月,郑州直飞欧洲的客运航线共运送旅客9.4万人次,同比增长14.96%。截至目前,该航线已稳定运行95班,开航以来客座率持续攀升、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河南及中部地区旅客的商务、留学、探亲出行,以及欧洲旅客访华、卢森堡及其周边地区华人归国返乡提供了极大便利。

铁路人员流动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持续巩固。2月16日单日发送旅客93.2万人,创郑州铁路单日客发历史新高;5月1日发送旅客97.92万人,再创纪录;10月8日发送旅客104.8万人,较2024年同期高峰日增长16.9%,又一次刷新单日旅客发送量纪录……屡创新高的数据背后,是郑州不可替代的交通区位优势。

繁忙的郑州东站,值班站长周冰妍刚刚为一位老年旅客解答完疑问。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铁路人,她对郑州铁路的发展深有感触。

“如今‘G’字头列车已成为绝对主力,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每天都能迎来天南地北的旅客。”周冰妍微笑着说,笑容中带着自豪。她说:“最直观的感受是,旅客的‘生活圈’和‘经济圈’扩大了。早上在郑州喝胡辣汤,中午到西安吃泡馍,下午去武汉登黄鹤楼,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我们的服务也从最初的引导、答疑,升级为重点旅客全流程爱心服务、商务旅客精准信息对接,努力让每一位旅客在感受‘中国速度’的同时,也体会到‘郑州温度’。”

前三季度,郑州东站、郑州航空港站旅客发送量持续回升,周末及节假日客流屡创新高。以郑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不断拓展,极大促进了人员往来与商务交流,为沿线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前去山东出差,路上要大半天。如今乘坐高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感觉就像在同城。”经常往返于郑州、济南两地的商务人士王先生感慨道,“高铁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效率,区域合作也更加紧密。”

作为全国率先建成的“米”字形高铁网枢纽,郑州已形成以自身为中心,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主要城市群的“3小时经济圈”,辐射能力与运行效率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不仅意味着物理通道的连接,更构建起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的高速循环系统,驱动中原地区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邮政快递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昔日“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古老商都,今天正凭借强大的现代物流体系焕发新的活力。

一组亮眼数据印证了郑州邮政快递业的“加速度”。据市邮政管理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达198.1亿元,同比增长17.55%;寄递业务量达24.8亿件,同比增长30.1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72.88亿元,同比增长19.45%;快递业务量23.73亿件,同比增长33.32%。

今年以来,我市紧盯枢纽建设不放松:中国邮政集团航空枢纽项目已完成建议书编制和实体注册;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完成规划审批与施工图设计,计划12月开工;极兔郑州极港智慧物流园、中通快递国际物流园(二期)等项目已投产;韵达河南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顺丰中原多式联运国际枢纽等项目有序推进。

在国际通道拓展方面,新开通郑州至伊斯坦布尔、马德里等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截至9月底,累计开通全货机航线64条(国际及地区46条),通航31个国家、67个城市,国际邮政快递货运航线网络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依托铁路资源、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我市积极探索“高铁快递”新模式。目前,已开通高铁快递线路92条,单日处理量达2.8万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

走进郑州各大快递分拨中心,自动化分拣线高速运转,AGV机器人穿梭自如,AI智能识读技术快速精准处理海量包裹信息。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普及智能分拣设备,全市处理场所智能分拣设备覆盖率达54.6%。邮政、顺丰等品牌更新114台无人车投入路面配送,有效降低盘拨成本。低空经济探索不断深化,依托郑州市寄递物流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开展多场景应用实验。

为畅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推动城市末端服务向精细化、场景化转型,加快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进社区、进商圈。目前,快件箱数量达5529组,服务站达4890个,一刻钟便捷快递圈加快形成。邮政、京东、顺丰等企业开通“即时配送”服务,有效满足夜经济、假日消费等即时需求。

郑州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安全体系建设,推动邮政快递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更大力量。

可以预见,随着郑州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持续完善,邮政快递业这辆“快车”必将动力更足、行驶更稳,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正观新闻记者 张倩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