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阔别三年多的赛场,隋文静和韩聪又一次在冰刀划出弧线的时刻感受到剧烈的心跳。

10月25日,隋文静(左)/韩聪在自由滑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2025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距离他们2022年北京冬奥会夺冠已经三年八个月。这对冬奥冠军以一枚铜牌宣告归来——点燃他们的不只是热爱和勇气,更是守护中国双人滑的责任。
为了责任,也为了赛场上的心跳
三年前,隋文静和韩聪以冬奥冠军的荣耀告别赛场。然而,中国双人滑在北京冬奥会后人才断档,2025年世锦赛甚至没有拿到参赛资格。在米兰冬奥会周期的最后一年,隋韩二人在6月宣布重返赛场。
北京冬奥会后已经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韩聪坦言:“对我来说,重新回到赛场是一份责任。因为我已经在从事其他工作了,这次复出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事情,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自己重新适应比赛节奏,这其实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但内心那份热爱和心跳还是在。可能这辈子能再在赛场上感受到那种心跳的机会非常少了,所以我特别珍惜现在还能参赛的时光,希望能在每一次比赛中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断挑战自己,也希望最终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2022年2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隋文静一直眷恋着冰面,她说:“其实对我来说,这次复出并不是一个意外。我看到在米兰周期中,花样滑冰项目遇到了一些困难。作为国家培养起来的运动员,我觉得自己身上还有余力,也有责任带着项目再往前跑一阵。复出的初期确实经历了不少困难,比如最初韩聪哥决定不参加米兰周期,我一度需要面对如何继续往下走的挑战。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考验,但今天能够重新站上赛场,我感到非常高兴。”
争分夺秒的复出之路
复出,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决定。离开赛场三年多,隋文静和韩聪要面对的不仅是体能、技术的恢复,更是重新磨合、重建状态的全过程。
隋文静说:“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恢复,几乎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因为我们备战的时间真的太紧了。可能一个月前我们还只能勉强完成单个动作,这一个月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天我其实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韩聪看来,复出意味着一次“重建”。“吃苦是少不了的。三年没有系统训练,身体的感觉、节奏感、力量都不一样了。”他说,“很多技术环节需要一点点去找回来,有时候甚至要重新学习身体的反应。”

10月24日,隋文静(左)/韩聪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从今年5月恢复训练开始,韩聪的体重减轻了20斤。他说:“对我来讲,最大的挑战就是刚回来第一天,还没准备活动胳膊就受伤了,现在其实也没完全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修复,一开始在做托举的时候,都没办法顺利完成。”
“疼痛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谈。”他补充说,“这也是我们经常要克服的事情。我觉得最大的困难还是时间太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突破到今天这个状态,其实已经是非常好的第一步。还有一些时间,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这次来到比赛,单个动作的质量又提高了一些,每一周的变化都和我们的付出成正比。”
凭借争分夺秒的努力和多年搭档的默契,他们恢复训练短短数月就站上了中国杯的赛场,并用世界级的表现夺得了铜牌。
“葱桶”2.0
离开赛场三年多再出发,隋文静和韩聪带着新的经历、新的理解,再一次并肩起跳。
韩聪通过了国际滑联裁判员和技术组资格考试,成为国际滑联技术委员会官员,他还将在米兰冬奥会期间竞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现在的他对花样滑冰技术动作的理解更为深入、准确。
“这两年花样滑冰的规则有不少变化,比如现在允许出现连两周半跳这样的持续连跳。我们也在这方面下了功夫。”韩聪说,“其实每年的规则修改,裁判在打分的细节上都会有很多调整,我们会根据这些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动作。技术难度依然是首要的,我们希望能在保证高质量完成的同时,保持动作的轻盈和流畅。与此同时,也会继续发挥我们在编排和艺术表现上的优势,把两者结合起来,更好地适应新的评分体系。”

10月25日,隋文静(上)/韩聪在自由滑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对隋文静而言,这段时间同样是一场成长。她在北京舞蹈学院进修,用系统的学习拓宽了对“滑冰之美”的理解。“以前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技术完成度,现在希望作品能真正打动人。”她说。
三年的积淀,也让他们在心态上更加成熟。韩聪坦言:“这次回到赛场,其实自己内心还是有一股劲儿,希望能够像以前一样,在赛场上去争金夺银。”
“比赛中我也是带着这种信念去做的,但心理的预期和身体的现实规律并不总能完全契合。”他说,“所以我努力让自己在保持那份心气的同时,逐渐转化心态,学会去真正享受比赛。我们已经拿到过花样滑冰最高的荣誉,但重新回到赛场,同样会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一周期和以往不一样,我们会一步一步地去调整、去计划,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
隋文静说:“没有运动员站在赛场上不想拿金牌。但我觉得在这个周期里,我们在心态上肯定还是更有优势的,会更从容,也更享受赛场的感觉。”
为振奋中国花滑努力
对隋文静和韩聪而言,复出不只是为了自己,目标也不仅是站上米兰冬奥会的冰面。“其实我们参加这次比赛,包括决定回归到赛场上,还是希望能够振奋一下中国的花样滑冰。”韩聪说,“给年轻选手一些鼓励和支撑,也希望能再尽一份自己的绵力,为中国花样滑冰助一把力、引一个方向,让他们尽快成长,尽快超越我们。”
“如果能站到米兰的赛场上,我还是希望能带动中国花样滑冰不断前进,让更多人看到这个项目的魅力。”韩聪说,“也希望小运动员有动力去攀登,能持久地闪闪发亮。我们也希望自己在那一刻,是那颗最明亮的星,能够去照耀着大家。”

10月25日,2025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双人滑比赛冠军格鲁吉亚组合阿纳斯塔西娅·梅特尔基娜(前左二)/卢卡·别鲁拉瓦(后右)、亚军意大利组合萨拉·孔蒂(前左一)/尼科洛·马西(后左)和季军中国组合隋文静(右二)/韩聪在颁奖仪式上合影。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隋文静也抱着同样的初心。“我特别希望我们能滑出好的节目,把中国文化更多地展现给世界。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加入能让双人滑的赛场更热烈,让整个项目变得更好。”
现在,隋文静和韩聪距离米兰冬奥会只有一步之遥。中国杯和全锦赛两站比赛分数相加将作为中国队的冬奥选拔依据,目前隋/韩领先年轻的张嘉轩/黄一航组合。
(来源 新华社 记者 李嘉 张寒 谷训)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