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肩膀,大声喊!听听鼻子有没有喘。”10月16日上午10时,郑州地铁黄河迎宾馆站站厅层里,一声声奶气十足却格外响亮的口令打破了车站的日常宁静。当天,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街道文运社区携手郑州地铁黄河迎宾馆站、地铁4号线及7号线晶晶服务队,将“未成年人应急救护体验课”搬进地铁车站,40余名5~6岁的“急救小卫士”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开启了人生中首次CPR(心肺复苏术)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实战体验,在趣味互动中学习急救知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活动伊始,身着统一服装的孩子们怀着好奇与期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列队走进精心布置的急救体验角。体验角的墙上,原来车站的综合信息图里藏着急救地图——郑州地铁7号线全线的AED设备位置,被醒目地标注成一颗颗“小红心”。孩子们纷纷踮起脚尖,认真地找着图上的“小红心”,不时互相交流:“原来咱们的地铁车站里,就藏着这么多保护我们的神器。”
“小朋友们,谁能告诉阿姨,我们的心脏像什么呀?”体验课上,地铁志愿者温柔的提问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像小水泵!”孩子们争相举手回答。随后,志愿者跪坐在地,借助1:1仿真人体模型,生动演示心肺复苏“按压—吹气”五循环操作,并手把手教孩子们正确姿势:“把两只小手紧紧扣在一起,用身体的力量往下按,咚、咚、咚,这样就是在给心脏充电哦。” 在AED教学环节,志愿者打开地铁常备的AED训练机,将训练用电极片比作小贴纸,手把手教孩子们在模型胸口精准找坐标:“大家看好啦,一张要贴在右上胸,另一张贴在左下胸,等红灯闪闪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往后退,保护好自己。”孩子们认真模仿,稚嫩却标准的操作引得过往乘客纷纷驻足拍照,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原来在地铁里就能学到这么有用的急救本领,我回家也要教爸爸妈妈。”活动结束后,一名“急救小卫士”兴奋地说。据悉,目前郑州地铁已实现全线网AED设备全覆盖,为乘客出行筑起安全屏障。后续,文运社区还将持续联动地铁车站及周边中小学,共同打造“黄金四分钟”急救科普长廊,通过更多接地气、有趣味的科普活动,让应急救护知识走进更多人生活,推动“人人敢救、会救、能救”成为郑州这座城市文明的新底色,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记者 张国庆 通讯员 何松梅 邓慧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