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七区建中街街道淮南社区,淮河东路39号院是一座典型的“退休职工聚居院”。过去,这里墙面斑驳、设施老旧,却承载着几十户家庭对“住得舒心、过得安心”的朴素期待。如今,楼院面貌焕然一新:平整的柏油路、崭新的充电棚映入眼帘,老人们在花园里边散步边拉家常,乒乓球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这幅美好景象的背后,离不开71岁的微网格长尚栓六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
2019年,本该颐养天年的尚栓接下了楼院党支部书记和微网格长的担子。面对基础设施老化、无物业管理等困境,他带领25名退休党员,带动60名退休职工,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落到实处。2021年6月,在二七区政府主导下,小区完成全方位改造,但“谁来管、怎么管”的现实问题接踵而至。“党员先带头,咱们自己的家自己管!”尚栓这句朴实的话语,激发了居民共建家园的热情。
他从统一思想入手,坚持每双月20日开展“党员集体学习日”,并建立党员微信群。6年来,他坚持每天转发语音党课,让视力不好的老同志也能“听”懂国家大事。这个20多人的微信群,成了党员们不可或缺的“思想加油站”。
思想统一后,尚栓带领党员们与单位留守处反复协商,制定了“居民出资+专人服务”的简易物业管理办法。每户每月缴纳几十元,用于保洁、绿化和安保,数额不大但每一分都用在实处。同时出台的《39号院居民公约》,被居民评价为“规矩不多,但条条在理”。电动车不进楼道、停车让出通道等规定,渐渐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生活习惯。
从此,尚栓养成了每日巡院的习惯。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院子里,从检查楼道卫生到排查充电安全,从查看绿植长势到规范车辆停放,一一细致查看。3年来,他累计向社区微网格平台上传近5000张巡查照片。如今,院里“电动车进楼道”的安全隐患已彻底消除,乱堆杂物的现象也不见了踪影。“有尚老师在,我们住得特别安心。”居民由衷赞叹。
为丰富老人们的生活,他组织老伙计们打乒乓球,并特意倡导“打和平球”的理念:“输赢不重要,大伙出出汗、聊聊天,比啥都强!”如今,活动室天天座无虚席,邻里间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有住户反映“垃圾车停放点味儿大”,他当天就协调移位并增加清扫频次;改造小院时,他挨家挨户征求花园设计方案,将居民的巧思妙想一点点融入了小院的改造蓝图。
如今,淮河东路39号院已完成从“老旧院落”到“幸福样板”的美丽蜕变。71岁的尚栓用“每天转一圈、遇事多商量、有难一起帮”的朴实行动,诠释了一名退休党员的责任担当。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小区治理中,形成了“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良性循环。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李翠平 魏亚冰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李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