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逐步关停“缤纷生活”App,并将其全部功能迁移至“中国银行”App,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让“银行App优化瘦身”成为当下热议话题。

据了解,近年来,银行业务加速线上化、移动化转型,手机银行App和微信公众号已成为金融服务触达大众的主要渠道,但“一个银行多个App”、功能重叠、界面臃肿的现象颇为常见,成为用户“吐槽”的重点。目前,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中,拥有三个以上的官方App已是常态,官方微信更是多则数十个,少则三五个,且服务功能划分并不明确,消费者体验不佳。

不过,今年以来,银行线上服务正在悄然“瘦身”,多家银行集中整合优化了微信公众号、App等线上渠道,通过轻量化、精细化运营让线上服务更加简约便捷。

精简“瘦身”,银行持续优化线上渠道

“手机上装了4个某家银行的App,一个是办业务的,一个是信用卡的,还有一个是搞贷款的,最后那个是干啥的我都忘了。每次更新都要耗流量,手机卡得不行。”市民胡先生说道。胡先生所说的现象是不少智能手机用户的共同烦恼。

“这次中国银行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对我们用户而言是好事,不仅手机内存简洁清爽了,操作也更省事了。” 中国银行信用卡用户金女士表示。目前,“缤纷生活”App仍能在应用商城下载,不过在打开后,会弹窗显示迁移公告,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线上渠道优化整合已成趋势。此前,不少银行就已打响了线上渠道“瘦身战”。比如,渤海银行信用卡App也已在2024年停止服务,相关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App。

除了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相继“缩编”,其他线上渠道的整合也在继续。例如,郑州银行官方公布了“郑州银行公司金融”公众号于7月31日正式下线,相关功能迁移至“郑州银行微银行”公众号;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在5月20日将服务号迁移为公众号。此外,原郑州农商银行经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已变更为河南农商银行的分支机构。官方发布通知,“郑州农商银行”服务号将于2026年2月20日起正式停止运营,之后将通过“河南农商银行”服务号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

提升体验,“少而精”是大势所趋

“想查养老金到账,得分别点开3个地方;想了解理财活动,公众号消息弹窗不断,根本分不清真假。”62岁的市民杨女士手机里有3家银行的App和5个公众号,使用起来非常繁琐。

在数字化浪潮下,银行为抢占用户注意力,纷纷布局“App+小程序+公众号”的立体矩阵。但这种“广撒网”策略虽在短期内提升了用户覆盖率,却埋下多重隐患。

2024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统筹,将移动应用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移动应用引发的风险,同时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服务,改善用户体验。《通知》强调,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查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数据可知,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836家机构的2664款移动金融App完成备案,2346家机构完成关联备案。今年1月至6月,新增备案App66款,备案App注销75款。

“过多的App或者线上服务渠道,增加了用户负担。”有业内人士认为,手机银行App走向“少而精”是大势所趋,不仅同一家银行的不同App和线上渠道需要整合优化,银行间的合作也应该加强,为用户“减负”。这不仅是银行自身优化服务、降本增效的内在需求,更是金融行业响应国家号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统筹:刘卫清
编辑:蒋晓蕾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