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商城是3600多年前商汤所居的“亳都”,被誉为“最早的大邑商”,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关键地标,也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见证。
郑州商城自1955年发现至今,已走过七十载春秋。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商城的考古发现全面展现了商代早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其都城布局与功能分区不仅体现了早期都城规划理念,更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及中华文明演进提供了关键依据。
近年来,郑州商城考古工作持续推进,为进一步细化早商文化的分期、解决夏商分界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郑州商城内城核心区发现疑似“府库”的夯土基址,创新街小学北校区揭露了铸铜制骨一体化手工业遗存,多片区互通的水利设施则体现了古人对城市水系的系统规划。此外,高等级贵族墓地以及内城垣西南区域等地发现的祭祀遗迹,为研究郑州商城礼制、宗教与社会结构提供了关键资料。这些发现正逐步构建郑州商都的完整面貌,深化对都城功能布局的认知。
郑州商城代表的二里岗文化第一次实现了中原腹地考古学文化上的统一,商文明的影响力扩展至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形成广域范围内的“中央—地方”统辖体系,开创了早期王权国家的宏大格局。
郑州商城面积大、遗存丰富、文化影响深远,其发现实证了商代早期都城的存在,是连接夏文化与晚商文化的关键遗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郑州商城的文化层并未止于商代。商都院周边区域发现的战国时期人骨埋藏沟、唐代开元寺附近的丛葬坑,以及文庙东出土的清代祖师庙基址,均实证了此地自商代以来,历经战国、唐、宋、元、明、清,始终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域。3600年来,城址不移,文脉不断,人脉不息,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生命力。
如今,郑州商城的考古成果已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脉络。作为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遗址,它见证了中原地区从区域文化迈进广域王权的历史进程。其展现的规划智慧、礼制体系与人地关系,对当代城市治理与文化传承仍具启示意义,作为其展示核心的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发挥着“商城之心”文博区域驱动作用。今天的郑州,以“商都、商业、商城”为发展定位,正将古老的文化基因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正观新闻记者)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