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民宿既美观又舒适,我准备多住些时日。”9月28日,来自江苏的游客梁先生倚立于登封市唐庄镇王河村“醒山”民宿的观景台上,边远眺嵩山自然风景边感慨道。
登封市旅游资源丰富,是郑汴洛黄金旅游线路重要节点,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等众多世界级名片,现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占郑州市总量的⅓。中秋国庆假期临近,登封民宿市场预订热潮持续升温,在各大旅游预定平台上,登封民宿的搜索量和整体预订率不断攀升,部分民宿几乎天天爆满。
集群发展 打造“嵩山民宿”新名片
近年来,登封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坚持把培育壮大民宿经济作为推动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民宿产业发展的土地、金融、奖励、配套等市场要素保障,先后出台《登封市支持民宿产业发展二十条措施》《嵩山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办法》,开设“民宿一件事”办事窗口,为民宿产业“保驾护航”;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将民宿产业确定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成立民宿行业党委、民宿行业协会,在各乡镇(街道)成立民宿党支部,职能局委成立联合服务党支部,引导民宿产业规范化、集群化发展。目前,登封已形成以嵩山为核心,大熊山、唐庄、御寨山、中灵山共同发展的“嵩山民宿”产业集群,已建成运营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民宿400多家。
民宿产业的兴起激活了大量农村闲置资源,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活力引擎”:村民通过线上“一键发布”民宿周边的风物美景,于大山深处“在线接单”;借助移动直播平台,推介民宿特色,让互联网流量变成游客增量;当地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农特产品销售等方式,深度融入民宿产业链,开辟增收新路径,共享全域旅游发展的丰硕成果,中岳街道北高庄村、唐庄镇王河村等多个村落也凭借民宿经济蝶变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样板”。
示范引领 推动“嵩山民宿”高质量发展
“如今,游客更注重民宿的品质和口碑,这促使行业向‘精耕细作’转变。”作为“嵩山民宿”品牌的代表性民宿之一,“梯渡山舍”民宿的负责人认为,民宿的魅力不仅在于硬件设施,更在于为客人提供独特的情绪价值。
梯渡山舍民宿所在的登封市少林街道杨家门村依托原有古村落基础,完美保留了登封民居的原始风貌,依旧修旧,把一座座老院落修善成书吧、老茶摊、小庭院和体验式民宿,充分满足游客的度假体验需求。杨家门村也因此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持续推动“嵩山民宿”品牌提档升级,登封市借助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积极推动民宿产业扩容增效,指导特色民宿项目参与河南省等级旅游民宿评定。其中,“梯渡山舍”“好问山居”被评为河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槐厦院子”“德润居”“醒山民宿”被评为河南省四星级旅游民宿,实现省级旅游民宿零的突破,扎实开展嵩山民宿等级评定,共评定“嵩山民宿”五叶级2家、四叶级5家、三叶级5家。
拥抱自然 “嵩山民宿”融入景区景点
陌野原舍民宿地处大熊山景区,依山傍水、景色迷人。“游客住在这里,可春赏百花烂漫、夏享山水清凉、秋品红叶满山、冬览白雪皑皑。”该民宿经营者表示,国庆假期,为迎接八方来客,他们做足了准备,针对游客的多元需求,推出了汉服体验、嵩山拓印、围炉煮茶等特色活动,并与周边古村落、农业基地联动,推出定制化线路,为游客深度体验提供便利。
近年来,登封市致力于将嵩山民宿打造成全域旅游的“会客厅”与“精神驿站”。锚定“大民宿”产业坐标,提升民宿产业发展能级;聚焦“大旅游”市场需求,创新民宿产品供给,通过“民宿+”深度融合,构建集住宿、体验、社交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空间;着力“文化灵魂”植入,推动民宿深度融入并创造性转化本地文化元素,将嵩山独特的历史文脉与风土人情,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共鸣的沉浸式场景,持续叫响“嵩山民宿”的金字招牌,成就“一宿一品味”的文旅新典范。
在登封各景区周边,一批批特色民宿积极探索“民宿+”多轮驱动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民宿+非遗研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民宿+农业”打造农耕体验新场景,“民宿+康养”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不仅如此,登封市还围绕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创新文旅融合路径,将农家书屋融入特色民宿和景区景点,让“远方”更有诗意。
“在这里看看书、喝喝茶,享受难得的慢生活,十分惬意。”说起这些,来自东北的游客安女士满眼都是笑意。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王俊杰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