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座以商代都城为灵感设计的“城门”成为焦点,不少观众驻足体验墙体上模拟郑州商代城墙遗址的夯土肌理,感受跨越3600年的历史触感。在这古今交融的场景中,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院长郭磊接受了采访,分享她对文化遗产活化的独到见解。

三大遗址:串联郑州数千年文明链条

“大河村、郑州商城、郑韩故城三大遗址公园,恰如一部史诗的三个华彩篇章,共同构成郑州作为华夏文明核心区的重要考古实证。”郭磊说道。

她将大河村遗址比作“仰韶文化的标尺”,展现了史前先民观测星象的智慧与彩陶艺术的高度;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都城,其三重城垣格局开创了中国都城规划的典范;郑韩故城则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与哲学思想的蓬勃发展。

“这三处遗址时空衔接,印证了郑州‘天地之中’的历史地位,展现了中华文明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这种连续性在中国的古都中极为罕见,正是郑州的独特价值所在。”郭磊强调,这种连续性在中国都城遗址中极为罕见,正是郑州的独特价值所在。她透露,曾在安阳殷墟参会时提出加强商文明遗址联动的构想,“让各大遗址共同描绘出更加系统、宏大的商文明图景”。

文创产品:让悠久文明走入现代生活

展台上,一款精美的文创水杯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倒入饮料后,杯身逐渐显现出杜岭方鼎和商代鬲的清晰图案。“这就是我们的鼎天鬲地杯,”郭磊详解解释道,“鼎为礼器,鬲为炊具,二者象征礼俗共济。我们居于天地之中,故取名‘鼎天鬲地’,体现中原文化的包容与厚重。”

谈及文创开发理念,郭磊总结了三大原则:“首先是文化性,这是文创的灵魂、核心和基础,好的文创在讲述一个故事、传递一种精神、还原一段历史和传统。其次要兼具审美性,或赏心或悦目;同时满足功能性,要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她指着展台上的商都logo行李箱、考古卡通盲盒等产品说:“带着'文物'去旅行,伴着'文物'来生活,这些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使者。我们希望通过文创,让三千年前的文明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对话。”

文化传播:从“商城之心”到城市名片

作为被市民亲切称为“商城之心”的文化地标,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肩负着城市文化会客厅的使命。“我们不仅要保护好遗址,更要让文物‘活’起来,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郭磊表示。

在她看来,文创产品开发只是文化传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遗址公园与博物院的协同合作,系统梳理城市文脉,让公众感受到郑州是一座“有历史和温度”的城市。“文化基因从过去延续到今天,仍然在创造新的价值。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这份厚重历史以更鲜活的方式走向未来。”

鼎天鬲地杯中的茶水轻轻荡漾,映照出古老的青铜纹样,仿佛将三千年前的文明缩影于方寸之间;不远处,考古盲盒被孩子们爱不释手地捧在掌心,每一次小心翼翼的挖掘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郭磊院长所说的"让文物活起来"的最佳诠释。千年商都的文化底蕴,正通过这些富有创意的载体,悄然融入当代生活,展现出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统筹:王绍禹
编辑:彭茜雅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