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晚,郑州市体育馆内气氛沸腾,当中牟新区代表队以92∶73战胜管城篮协队,捧起“巴奴杯”2025年郑州市篮球联赛冠军宝鼎时,这场持续月余的篮球盛宴画上了圆满句号。这是竞技体育的胜利,更是郑州“以赛营城、以赛促产、以赛惠民”城市发展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
决赛之夜:从竞技场到城市会客厅的华丽蜕变
决赛现场,中牟新区代表队展现了出色的团队配合和控场能力,从开局就牢牢掌握比赛节奏,最终以19分的优势锁定胜局。每一次精妙配合,每一记精彩投篮,都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
然而,精彩远不止于赛场。场馆外同步举办的体育市集人潮涌动,形成了“内场竞技、外场消费”的奇妙联动。巴奴、郑喜旺等本土餐饮品牌展位前排起长龙,融合商都文化、少林元素的文创产品备受青睐,非遗展区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体验。
这场赛事成功将观赛人群转化为消费客流,让体育馆周边在赛事期间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会客厅”,展现了体育赛事带动城市活力的巨大潜力。
深度联动:“赛事+”催化城市流量新价值
“赛事+文旅”实现精准引流。联赛创新推出“跟着赛事游郑州”活动,将赛程与城市旅游资源巧妙对接。当比赛在登封、巩义等分赛区举行时,组委会联合文旅部门推出少林寺、杜甫故里等景点的专属优惠,成功实现了“为一场球,赴一座城”的引流效果。
“赛事+商业”重塑消费场景。小组赛场地创新性地设在新密夜市、中牟杉杉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打造“篮球主题美食街”“赛事专属消费区”等特色场景。在奥特莱斯,激烈的篮球赛成为商场最吸睛的“橱窗表演”,直接拉动了周边消费。
“赛事+消费”延伸产业链条。本届赛事共吸引60余家企业参与,覆盖餐饮、金融、服饰等多个领域。这些品牌通过推出联名产品、专属优惠等方式深度参与,将赛事影响力从赛场延伸至市民日常生活,实现了“人气”到“财气”的转化。
体系构建:夯实基础绘就“三大球”振兴蓝图
本届联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郑州系统构建“三大球”发展体系的重要一环。
打通人才培育通道。继5月成功举办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联赛后,本次社会篮球联赛为篮球爱好者提供了持续参与的高水平平台,形成了从校园到社会的完整培养链条。
创新办赛机制。赛事采用“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市场运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市篮协专业作用,鼓励多方力量参与,通过商业开发实现运营成本覆盖,增强了赛事“造血”能力。
塑造区域体育名片。16支参赛队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打造专属形象,如融入少林功夫、黄帝文化等元素,让篮球比赛成为展示郑州各区县文化特色的窗口。
赛事虽已落幕,但其点燃的体育热情正在绿城大地持续蔓延。郑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总结本届联赛成功经验,推动群众性联赛向常态化、IP化发展,建立健全业余联赛星级评定标准,持续深化“体育+”融合模式,打造更多示范性消费场景。
这场篮球联赛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郑州以体育为引擎,驱动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品牌的宏大叙事。当体育真正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市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郑州建设“赛事名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正观新闻记者 魏泽斌 文 赛事组委会供图)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