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校园餐供应商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绿捷”)因配送虾仁中出现虫体、涉嫌瞒报,以及后续发布的致歉声明被指“毫无诚意”,引发全网热议。目前,上海公安、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已联合介入,企业相关人员被控制。

事件回顾:虾仁现虫后瞒报,50所学校已供餐

9月15日,上海绿捷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经理在处理配送虾仁时,发现焯水后的18公斤虾仁中存在虫体,随即上报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张某某当日指令对供应全市211所学校(含分校区)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销毁,但此时已有50所学校完成供餐。

9月16日,张某某要求公司对外统一口径,将食材下架原因谎称“虾肠外溢、有泥沙”,蓄意隐瞒虾仁含虫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家长反映孩子食用餐食后出现不适、相关信息在网络流传并发酵。

9月18日,上海市教委通报称已对涉事菜品留样送检,承诺一周内公布结果,并提出加强监管措施。

9月23日,上海公安、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联合通报:已对上海绿捷立案侦查,控制张某某等相关人员,封存同批次库存虾仁,并由市属国企临时接管企业以保障校园餐供应。

同日,上海绿捷在官方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仅以“对于涉及此事的学生和家长,我们表示最诚挚的歉意。对于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我们全面接受,全力配合”两句话回应,该声明随即引发更大争议。

致歉声明引众怒:被批“敷衍至极,毫无诚意”

这份简短的声明,被公众、家长及媒体一致批评为“形式主义道歉”,核心争议集中在三点:

1. 避重就轻,回避核心责任

家长群体对“涉及此事”的表述尤为不满,认为企业用模糊措辞淡化责任,仿佛是“被事件牵连”而非“责任主体”。有家长在社交平台表示,部分食用涉事餐食的孩子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但声明未提及孩子的健康状况,未说明对受害学生的补偿或医疗保障措施,“连一句‘关心孩子身体’的话都没有,只提接受部门措施,诚意何在?”

2. 缺乏实质内容,似“完成任务”

声明未回应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涉事虾仁的采购来源、虫体具体种类、50所已供餐学校的学生健康追踪情况,以及为何选择瞒报而非第一时间公开。网友评论称,声明更像“走流程的程序性文本”,没有对错误行为的反思,也没有具体的整改承诺,“字数越少,敷衍越明显”。

3. 发布渠道封闭,未直面公众

该声明仅发布在上海绿捷自身公众号,未通过官方通报平台或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开,被质疑“躲在自家账号里道歉”,试图降低公众关注度。有媒体评论指出,企业在食品安全事故后,应主动面向所有受影响家庭和社会公众沟通,而非“选择性发声”。

品测与供应方疑似为同一伙人?

值得注意的是,前调查记者邓飞在微博发文,爆料上海绿捷并非“偶然出错”,而是“长期刻意采购过期食材以节省成本”,如将标注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的“农家手工蛋饺”,2025年3月12日才入库,已过期3个月;“鲜肉蛋饺”过期2个月仍被接收;“千叶豆腐”“速冻素鸡片”等食材均过期近1个月后入库使用,其还附上多张疑似企业食材入库记录的截图。

另根据邓飞爆料,上海绿捷与负责上海校园供餐检测的上海品测疑似为同一伙人,有家长向其爆料,两家公司不仅共用一个通讯邮箱,甚至还在五个历史年度的财报中共用同一个电话号码,且至少共用过五个电话号码,以两个公司2014年度财报为例,两家共用*7777号码。

公开信息显示,品测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公司,主要承担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专项抽检等检测任务,并对上海市中小学营养午餐原材料中的农残、兽残、毒素进行快速检测。

据企查查显示,绿捷公司在2018年曾是品测公司唯一的控股股东,但在短暂控股一个月后就退出。

但另据天眼查,品测公司176个客户名单中,并无绿捷公司,多数为上海市各中小学和各区市监局、农业农村委员会。

针对爆料,记者也拨打了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以及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话,但双方均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统筹:赵柳影
编辑:刘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