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天之中,地之央,巍巍嵩山正堂堂……”9月21日上午,郑州市奥体中心文化馆内,《嵩山情·中国梦》戏歌MV首播。那如黄钟大吕般的旋律,瞬间激荡起嵩山文化的磅礴力量,余韵悠长。 作为“万山之祖”,嵩山坐落“天地之中”,东西绵延五百里,既是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世界地质公园。36亿年地质变迁中,历经“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造就“五代同堂”(太古代至新生代)的地质奇观。太室、少室72峰,峰峰有典,登临可揽九天、瞰九州。 登封更是历史文化厚土,“伸手摸住秦汉瓦,抬脚踢到宋文化”绝非虚言。境内1497处文物古迹中,24处26项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处为省级,8处11项列入世界遗产。这里是“功夫之都”,更是中华二十四节气的策源地,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深挖嵩山文化精华,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光彩?2017年,嵩山文化研究会原会长段玉山作词时,便将目光投向嵩山历史深处。他紧扣“中国梦”主题,立志以经典戏曲现代化重塑为载体,融入嵩山元素的通俗表达,让嵩山故事、登封故事鲜活起来,使嵩山文明瑰宝得以承继留存、泽惠后人。段玉山堪称“用文字丈量嵩山高度的文化摆渡人”,其创作的《嵩山情·中国梦》歌词,熔铸嵩山地质奇观与文化符号,突破传统格律,以散文化笔触融合时代精神。既留存“天地之中”的深厚底蕴,又借“自然—人文—精神”三重意象,串联起嵩山文化传承与现代精神,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唤醒人们对文明根脉的珍视。
创作中,团队与国家一级作曲家汤其河、“梅花奖”得主汪荃珍、省音协主席周虹等深入沟通。汤其河谱曲时,将豫剧元素与现代旋律无缝融合,让古老声腔与嵩山文化碰撞出绚烂火花,听众于旋律中可感嵩山雄浑、体悟中国梦的壮阔。 汪荃珍更是大胆创新,将豫剧“二八板”与现代电子音乐结合,开创“戏歌新声腔”;融入嵩山古乐、少林拳法,让豫剧与嵩山文化共振。艺术呈现上,她扮相兼具“古典美”与“现代感”——头饰取灵感于“水墨嵩山”,戏服绣嵩阳汉柏纹样;唱腔突破传统,以“真假声混合”技法演绎“从黄河咆哮到嵩山低语”的层次;舞台引入全息投影,实时融合嵩山景观与少林棍法,打造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恍若置身嵩山之巅。几经打磨,这首串联起嵩门待月、少室晴雪、卢崖观瀑等胜景,融入伏羲画卦、武则天封禅、豫剧《朝阳沟》等文化印记的戏歌MV终得完成。如今,它正通过各级媒体平台公映,让嵩山文化的韵味与时代的旋律,传遍四方。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杜向东 李秋霞
统筹:张改华
编辑: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