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特邀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韩鼎教授,以"郑州商城饕餮纹的来源"为题,带领观众走进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对话。

在讲座前夕,正观新闻记者采访了韩鼎教授,聆听他如何以十年深耕解读饕餮纹的千年密码,又如何从这一神秘纹饰中窥见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壮阔图景。

十年深耕,解读青铜时代的"钥匙"

“青铜礼器是青铜时代最核心的物质载体,而饕餮纹是青铜礼器上最重要的纹饰。可以说,探索饕餮纹,实际上是去尝试理解中国早期青铜时代很重要的一把钥匙。” 韩鼎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

当被问及为何专注这一领域十年之久,他坦言:"考古工作要透物见人,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去探讨物质的东西,还需要深入探索他们的思想。而在考古层面上来看,纹饰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表现,更多地体现了商人的思想和观念。这也是纹饰研究最有魅力的地方"

跨文化视野,融合中西的研究方法

拥有美国常青藤盟校达特茅斯大学访学经历的韩鼎,对东西方学术差异有深刻体会。"西方学术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研究方法层面的。我们过去研究饕餮纹,通常使用类型学的方法开展型式分析,研究分期断代,并通过文献记载探索它的内涵。" 

"但我在访学之后发现可以从更多角度思考饕餮纹文化,例如人类学、民族学、视觉心理学、风格学等等角度分析。"他强调"透物见人的研究,考古材料是固定的,如何使用丰富的研究模式和和多学科的证据,让材料更具说服力。可以说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启示是访学的最大收获。"

郑州商城:饕餮纹的"标尺"与"源头"

谈到郑州商城饕餮纹的独特价值,韩鼎教授语气坚定:"郑州商城的饕餮纹为整个早商的饕餮纹演变提供了标尺。它呈现出完整的发展序列和脉络。"

"全国各地发现的早商饕餮纹,都可以将之与郑州商城的饕餮纹进行对比,因此它相当于一把尺子,用它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饕餮纹的时代,以及发展脉络。"

纹饰背后,是文化认同与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多元一体化的过程。"韩鼎解释道,"多元一体的格局意味着各地虽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但又有无法忽视的一体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统一性’。"

"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二里头到二里岗时期是多元一体进程的核心阶段。从该阶段开始,中原地区的青铜礼器和纹饰,辐射到宏大的空间范畴之内。就早商饕餮纹而言,无论哪里发现的,基本均与郑州商城的相似。这证明大家对这种纹饰有了共同的观念和认识。"

"文化认同是心理上的认同。"韩鼎强调,"之所以能够成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呈现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雏形,心理认同和共同观念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青铜礼器文化圈的形成,到饕餮纹的广泛使用,都能够体现这一点。"

与公众对话:拆解"祖先的注视"

对普通观众如何理解饕餮纹,韩鼎有独到方法:"实际上每一个看到饕餮纹的观众都会为其夸张的审美所震撼。今天我将采用拆分的研究方法,因为饕餮纹它并非真实物象的再现,而是由许多部件组成,而每个构件都有其新石器时代的来源。"

他分享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目前我与美国艾兰教授合写一本名为《In the Eyes of the Ancestors》的书籍,意思是'在祖先的视野中'。饕餮纹那双夸张的眼睛,仿佛祖先在注视着人间,给人一种被注视的感觉。可能这种视觉体验正是饕餮纹震撼力的来源。"

遗址博物馆:连接学术与公众的桥梁

​"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这一时期是商王朝所辖面积最大的时期,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鼎指出,"整个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均是在这个时期通过与商王朝的文化交流得以萌芽。"

他对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博物院的工作非常出色,无论是宣传还是公众考古方面,都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文化传统,增进文化自信。正如我们一句话所说: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博物院做出来杰出的贡献。"

通过韩鼎教授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们明白了饕餮纹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纹饰,更是中华文明早期阶段的多元融合、礼制构建与文化认同的见证。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持续开展的"商都沙龙"活动,正为这样的对话搭建着坚实的平台,让学术走向公众,让传统照亮未来。


统筹:王绍禹
编辑:彭茜雅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